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反三国演义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反三国演义 >

第十二回 赋归宁孙夫人不归 下密诏汉献帝不密

且说吴国太病势,日渐沉重,孙权昼夜侍奉左右,衣不解带,每听国太口中时常念着周瑜名字,孙权听得,亦自伤心,忍泪宽慰,总不能解。其时孙权有小妻赵氏,聪明绝世,三国中有名的针神,能以方尺蜀锦,绣成列国地图,灵心巧思,藐无俦匹。

当时赵氏见国太病重,孙权日益憔悴,背着人跟孙权说道:“主公!母亲平生,所喜两人,只因公瑾早夭,母亲时常思念,公瑾既不能复生,小姑近在荆州。一水之隔,只遣人前往告知小姑,必念母亲之恩,决回探视;刘使君虽在西川,关将军信义著于当时,秉烛待旦,海内皆知,能以礼自持,必能以恩相谅,决不阻小姑之行;母亲因念公瑾而得病,得见小姑,病当自愈,区区药饵,不为功也!”一席话,说得孙权如梦初醒,说道:“卿言甚是,孤因公瑾新逝,老母染疾,心绪不宁,未曾想及。”随即出到外堂,令孙韶赍了自己手书,一来报谢云长遣元直吊唁公瑾之情,二来告知妹子老母病重之信,即行前往荆州。孙韶领命出府,立时就道不提。

且说荆州方面,徐元直奉关将军命令,用刘使君的名义,赴建业吊祭周公瑾,回转荆州,报知云长,并言鲁肃接统水军,张昭入参大政等一切情形。云长询悉,入内禀告孙夫人。孙夫人叹息道:“公瑾一亡,吾兄辅佐无人,吾母亦当忧思致病矣!”言罢,潸然泪下。少妇 独居,每多生感,何况真正有这伤心的事儿!云长启道:“嫂嫂请放宽心,待羽启知皇叔,以便嫂嫂回家省视,嫂嫂意下如何?”孙夫人含泪道:“就请二叔修书前往。”云长领命,自去修书。

云长刚差人前去西川,孙韶早已到了,先见过云长,致吴侯答谢吊唁公瑾之意,然后求见孙夫人。云长陪着孙韶进内,孙夫人出到内堂,孙韶上前参见,呈上书信。孙夫人当面启视,不觉泪流满面,痛哭失声,回头叫侍女,将孙权手书转呈云长。云长双手接过,见书内详述国太致病原因,病中情状,凄情苦语,甚觉酸辛。云长素来义薄云天,心高霄汉,对于伦常,非凡恳切,叉手禀道:“今国太病重,皇叔远在西川,未能前去问候,嫂嫂近在咫尺,理应回吴,侍奉汤药。”孙夫人叹道:“妇在夫家,当禀命而后行,未得皇叔命令,如何是好?”云长禀道:“嫂嫂之言甚是,但西川道远,往返日期,须得一月;国太高年重病,万一旦暮不讳,嫂嫂岂不抱恨终天!皇叔大仁大义,决不因此见怪,嫂嫂即日便请先行省视,容羽再启知皇叔,国太病愈,嫂嫂即速归来。川中现已大定,早晚必差人前来迎接嫂嫂也。”孙夫人连声道是。云长陪着孙韶出外休息,孙夫人忙着收拾行李,将阿斗 付云长夫人,暂为抚养。

次日清晨,云长派了几只战船,并大船一艘,在 边伺候,随与徐庶马良文武官吏,恭送孙夫人上船。上船之后,云长躬身禀道:“国太病愈,主母速回,先期示知,羽当遣人前来迎接。”孙夫人连声答应,眼看船去已远,方才同文武回城。徐庶叹道:“公瑾一死, 东政令不齐,若曹氏加以谗言,主母归来,未知何日!”云长道:“元直有所不知,主母刚毅性成,深明大义,决无不归之理。”徐庶道:“君侯所言者理,庶所论者事耳!秦穆公之伐晋,郑武公之灭 ,均为婚媾,欻作仇雠。世事无常,何可概论!主母妇人,英气过甚,恐不令终,惧将因此颠复也!”云长叹道:“果如君言,则江湖之间,又将糜烂矣!”两个叹息回府,修书报告玄德去了。

却说孙夫人带着侄儿孙韶,由 陵动身,沿途 夏徐盛,九 甘宁,均派人迎候。孙夫人见母心急,都教孙韶谢却,轻舟顺水,早到建业。孙权日日派人伺候,那日到了,孙权好生欢喜。兄妹见了,喜极而悲。府中女眷,都来迎接,簇拥到国太榻前。国太病得骨瘦如柴,游丝一息,孙夫人走近前,轻轻叫声“母亲,女儿回来了!”国太张目一观,爱女回来,精神一振,慢腾腾的携着孙夫人手,喘着气道:“女儿,你几时回来的?莫非是做梦?”孙夫人含着泪说道:“母亲!不是做梦!”国太的病,本是思虑伤神,见了孙夫人,心便宽了许多,才少许吃点子粥,孙权自是欢喜。孙夫人伴着老母,小心宽譬,那病一天好似一天。依着国太的意思,要叫孙夫人回转荆州。孙夫人因国太病未全愈,恐有反复,决意多住一半月,自己作了一书,告知云长,略言母病稍愈,尚须留待,一俟告痊,即当西上。又作一书,请云长转达皇叔,吩咐原来荆州船只先回,国太病愈,即坐 南船只回转。坐船领命回去荆州不提。

在此孙夫人回 东的时候,穆顺同着关平,早到了成都,玄德排着香案,接了旨意,痛哭流涕,设筵款待穆顺。穆顺滴酒不饮,要归许都。孔明道:“穆监此来,许昌料已知晓,若是再回,必无好处。”穆顺道:“军师!顺奉命之日,即置性命于度外,此番如天之福,幸不辱命,间关跋涉,得至成都,目睹皇叔军容之盛,汉室光复有期,当回报圣上,以释愁怀!军师当劝皇叔早正大位,上符圣意,下顺民情,早兴讨逆之师,以定中兴之局,顺之生死,何足计也!”

孔明与诸将见穆顺说得激昂慷慨,无不为之动容,便说道:“足下既必欲回转许都,若得见圣上,便烦转奏,皇叔即日当统率大兵,东出汉中,南收关辅,云长出兵宛洛,径向许昌,请圣上暂释愁怀,臣等当以全力灭曹氏也。”穆顺离席拜道:“愿公等无忘此言!”玄德酾酒道:“皇天后土,实闻斯言,苟渝初衷,神明不佑。”穆顺称谢。

筵散,玄德仍令关平护送穆顺回荆州。关平领命,与穆顺回到荆州。穆顺辞过云长,由荆州去到襄阳,由襄阳去到南昌,仍复更换衣装,星夜向许昌进发,不几日,到了许昌,先至伏完家中,告知一切,便要回宫。伏完道:“穆公公!操贼近来派人昼夜严防宫门内外,公公此去,惧遭不测。”穆顺道:“顺之出宫,有所怀挟,尚不畏操;今都无所有,更何畏也?”辞别即行。伏完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那穆顺刚至宫门,曹操适从里面出来,看见穆顺满面风尘,心中估计道:他是一个太监,日在天子身旁,为何风尘满面,其中定有缘故。穆顺向前参见,曹操也招呼几句,便自去了。却即时遣人暗暗告知女儿曹妃,教她留心侦伺。那穆顺见曹操不问,竟自出去,心中无限欢喜,进得宫来,见过帝后。帝与伏后,见穆顺安然无恙,回到许昌,不觉大喜过望,即屏开内侍,询问穆顺,顺一一奏知。却不提防曹妃早已买通伏后身旁宫女,伏在屏后,听个结实,去到西宫,尽情说出,曹妃立缮书函,遣人飞报父亲。

曹操接书一看,闻得玉玺出宫,不由得大怒起来。自家早预备称帝,实行受天明命,既受永昌两句吉利话儿,谁知道又被伏后设计,穆顺私行,生生的送入西川。当初徐璆劫了袁术灵柩,得了传国玺,献与孤家,孤家以建安在孤掌握之中,不妨与之,以为孤后来禅让光彩。如今是到了刘备手中,非灭了西川,不能再得!越思越恼,越想越恨,立刻叫华歆带领军队入宫,问帝要索玉玺;令郗虑领兵去伏完宅中,把伏完拿来见我。二人领兵,分头自去。

华歆手执利剑,闯入宫中,建安皇帝情知不好,硬着头皮问道:“华卿入宫,所为何事?”华歆气忿忿地答道:“奉魏王令旨,索传国玉玺一观。”帝答道:“传国玉玺,乃受命之宝,帝王之物。魏王人臣,要之何用?”歆怒目圆睁道:“只借一观,谁要他来!”帝答道:“此物决不能借。”歆大怒道:“此宝原系魏王送与陛下,魏王借观,陛下都不答应,为何却轻轻送与刘备?”穆顺见事已败露,走上前来叫道:“华歆逆贼!送传国玺与刘备,都系我一人主意,是我亲自送去,与陛下娘娘,都不相干!”华歆吩咐左右将穆顺绑了,带出宫去。回头望着帝后道:“待我讯出实情,再来与你二人算帐。”随押着穆顺,来见曹操。

曹操正在那里拷问伏完,伏完死不招认,曹操一见穆顺,笑道:“穆监,你多受风霜辛苦了!”穆顺道:“为国尽忠,敢云辛苦!”操问穆顺,送玺是何人主意?穆顺道:“是我见你这逆贼,带剑入宫,威逼陛下,心中不忿,私盗传国玺,送到荆州, 关将军收了,要他火速送入西川,教皇叔即登大宝,重兴汉室。”曹操道:“你见关将军,关将军是怎样说法?”穆顺道:“关将军怒发冲冠,言当日许田射猎时,悔不杀了你这个逆贼。”操大怒,教将穆顺伏完,一同斩首,二人至死,大骂不绝。又叫杀了伏完全家,吩咐华歆领兵入宫,看守帝后,静候后命。正是:

不密失臣,龙困豫且之网;何缘作贼,鸠媒帝后之杯。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异史氏曰:演义孙夫人之归,以计归者也。周善下书,国太病危,只是孙权捣鬼,诬母病危则不孝:谎妹离夫则不义;弃孝义于千秋,而一心去想荆州,是孙权不成人 子极矣。再写赵云截 夺回阿斗,原定掳人独子,勒赎荆州之计又不成;乃只空将一妹骗回,致逼下枭姬沉 之事。如此孙权,直同盗贼行为,豺狼面目,厥后孙夫人见母无病,既无如何下文,吴国太见女大归,亦无他项异论,又皆为太背前文,无可理解者。今就周瑜一死,年老忧多,触处生悲,竟将国太写成真病,病有真因,于是赵姬陈言,孙权提醒,光明正大,接妹而归,以解母怀,获痊亲疾,则孙权孝义,可无愧见称于 东,并可回顾演义前文不少,不仅可作翻案读也。夹写关公大义薄云,伦常恳切,恭送归舟,暗为不报皇叔,代主听行作一补笔,周旋得好。因入徐庶深思顾虑,远见枨触一段议论,更为下文不归作伏笔,有山回水转一径通幽之妙。而亦写云长自云长,徐庶自徐庶,人物不同之笔,所必应有别者也。

汉末丧乱,始于桓灵崇信宦官,中涓既横,外戚乘之,以至朝政大非,盗贼蜂起,天下分崩,乃开三国之局。不图易祚当涂,炎刘将绝之际,外戚乃有伏完,中涓乃有穆顺,二人忠义,迈轶等伦,卒不可不特笔以书,斯诚芳草尚存于十步者。故本书于穆顺由许入川,由川回许,一来一去,皆详笔叙之,又不以宦官之笔状之,曰商人,曰 文尔雅,曰先生,曰足下,前后两回文宇除伏完口呼外,胥不以内相公公等字样相称,此均一字所褒者也。至玉玺既入西川,身无所挟;此与演义藏书发内,以致倒戴其帽之情,便自不同。出入宫门,尚何所惧而泄其密,乃以风尘满面见疑,遂有暗令曹妃密伺之举,文心至巧,而亦诛操并及其女之笔籍翻伏完三族罪案,以见贼女难贤,不免连坐,内入助逆,则又片言而贬者也。一褒一贬,穆顺伏完,纵辱汉末宦官国戚之次,宁不独有千秋。

逼宫案内如华歆郗虑之徒,春秋大义在所必诛,自不惜甚其大恶,既入宫而索玺,复辱帝以算帐,更以领兵监守帝后之罪尽加其身,使恶如邱山之积,而后世人欲食其肉之忿毒,乃下逮九幽,莫知所屈。在演义则如彼,在本书又如此,是乃双料罪人矣。不写杖杀伏后者,不许操可加罪于君后而杀之也。杀穆顺仅及其身,杀伏完仅及全家,又皆不许操得行三族之诛也。翻案之中,其义之严如此。

推荐阅读

四大文学名著>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古代医书> 蒙学>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古典侠义小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