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课外文言文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课外文言文 >

《郁离子·即且》原文及翻译

刘基《郁离子》寓言故事

【原文】

即且与蝁遇于疃,蝁褰首而逝,即且追之,蹁旋焉绕之,蝁迷其所如,则呀以待。即且摄其首,身弧屈而矢发,入其肮,食其心,啮其晵,出其尻,蝁死不知也。他日行于煁,见蛞蝓欲取之。蚿谓之曰:“是小而毒,不可触也。”即且怒曰:“甚矣,尔之欺予也!夫天下之至毒莫如蛇,而蛇之毒者又莫如蝁。蝁噬木则木翳,啮人兽 则人兽 毙,其烈犹火也。而吾入其肮,食其心,葅鲊其腹肠,醉其血,而饱其膋,三日而醒,融融然,夫何有于一寸之蜿蠕乎?”跂其足而凌之,蛞蝓舒舒焉,曲直其角,喣其沫以俟之。即且黏而颠,欲走则足与须尽解解,䏰(月忍)䏰(月忍)而卧,为蚁所食。

【译文】

蜈蚣和蝁在田舍旁的空地上相遇,蝁撩起头就逃走了,蜈蚣就追它,在那里旋转绕圈,蝁迷失了逃跑方向,就张着口等待敌手。蜈蚣上前抓住它的头,身子弯屈一下就像箭似的射出去,钻进了蝁的喉咙,吃它的心,又啃它的腓肠肉,然后从它的屁股钻出来,蝁还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后来蜈蚣爬行在炉灶上,看见“鼻涕虫”又想获取它,多足虫劝它说:“这虫子虽小,但毒性可大了,切不可去触动它。”蜈蚣怒道:“你骗我太过分了!那天下最恶毒的没有像蛇那样毒的了,而蛇毒又是如蝁毒。蝁咬了树,树就死了,咬了人和兽,人和兽就死,它毒性之烈就像火一样埃然而我却能钻进它的喉咙,吃它的心,像切碎烂针那样咬碎它的肚肠,饱饮它的血,并饱食它的肠脂,三天不吃东西仍精神振奋,对这一寸来长的小蠕虫有什么可畏惧的呢?”蜈蚣说着伸出它的足就欺凌“鼻涕虫”,“鼻涕虫”舒展了身子,一曲一伸它的触角,吹出粘液而等待蜈蚣。结果蜈蚣一下子被粘液粘住脚跌倒了,想逃走,但脚和头须全分开了。无能为力地躺在那里,最后被蚂蚁吃掉了。

小议:

骄兵必败。目空一切,狂妄丧身。蜈蚣因一次取胜便头脑发昏,自以为打遍天下无敌手,结果死于鼻涕虫之手,最终为小小蚂蚁所食。即且亡身,难道不应引人深思吗?

【注释】

①即且:即蝍蛆,蜈蚣的别名。《史记•龟策列传》:“猬辱于鹊,腾蛇之神而殆于即且。”张守节正义:“即,津日反。且,则余反。即吴公也。状如蚰蜒而大,黑色。”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六:“庄子言:‘即且甘带’。即且,蜈蚣;带,蛇也。”清•曹寅《再题朴仙画五毒图》诗:“跂跂胍胍善缘壁,即且甘带鼄罗织。”

②蝁:最有毒的蛇名。《尔雅•释鱼》:“镻,蝁。”邢昺疏:“蛇也,蝮虺之属,大眼、有毒,一名镻,又名蝁,淮南人呼蝁子者是也。”

③疃:田舍旁的空地。④褰:撩起,昂起。⑤蹁:蹁旋,旋转貌。

⑥肮:同“吭”,喉咙。⑦啮其𦜹:啮,咬;𦜹,腓肠迹

⑧尻:脊骨末端,臀部。指屁股。⑨煁〔chén〕:可移动的炉灶。

⑩蛞蝓:即“蜒蚰”,俗名“鼻涕虫”,身体本能分泌粘液,形似去壳的蜗牛,为蔬菜、果树等的害虫。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虫四•蛞蝓》:“惟许慎《说文》云:‘蚹蠃背负壳者曰蜗牛,无壳者曰蛞蝓。’一言决矣。”

⑾蚿:[xián]虫名。节肢动物,多足,有臭腺,俗称香延虫。《庄子•秋水》:“夔怜蚿,蚿怜蛇。”陆德明释文:“司马云:‘蚿,马蚿虫也。’《广雅》云:‘蛆渠,马蚿。’”元•张养浩《普天乐•闲居》曲:“自在身,从吟醉,一片闲云无拘系,说神仙恰是真的,任鸡虫失得,夔蚿多寡,鹏鷃高低。”清•曹寅《题朴仙画〈五毒图〉》诗之二:“朱天长养岂无意,《南华》只解夔怜蚿。”

⑿翳:通“殪”,树木枯死。《诗•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菑其翳。”毛传:“自毙为翳。”陆德明释文:“《韩诗》作殪。”

⒀葅鲊:葅,即“菹”切碎。鲊,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腌鱼之类。

⒁膋:指肠子的脂肪。《诗•小雅•信南山》:“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郑玄笺:“膋,脂膏。”

⒂融融然:和乐貌;和畅貌。⒃喣:吹气。

⒄足与须尽解解:“解”上原脱“解”字,据明成化本、嘉靖单行本增。解解,松懈,分解开。

⒅䏰(月忍)䏰(月忍):无能为力貌。支离破碎,浑身解体的样子。

⒆螘:同“蚁”。

推荐阅读

四大文学名著>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古代医书> 蒙学>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古典侠义小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