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菜根谭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蒙学 > 菜根谭 >

去混心清 去苦乐存

水不波则自定,鉴不翳则自明。故心无可清,去其混之者而清自现;乐不必寻,去其苦之者而乐自存。

鉴:与镜同。

翳:遮蔽,遮盖。

没有被风吹起波的水面自然是平静的,没有被尘土遮盖的镜子自然是明亮的。所以人类的心灵根本无须刻意清洗,只要除掉心中的邪念,那平静明亮的心灵自然会出现;日常生活的乐趣也根本不必刻意去追求,只要排除心中的一切困苦和烦恼,那么快乐幸福的生活自然会呈现在人们面前。

《孟子·尽心章句上》中说:“能够充分扩张自己善良的本心,就可以懂得什么是人的本;懂得了人的本,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天命。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这本身就是我们对待天命的最好方法。短命也好,长寿也好,我都不三心二意,只是修养身心,等待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最好方法。”所以,为人修身之道,只在于回复其淳厚善良的天而已。

庄子在《刻意篇》中说:“恬淡、寂寞、虚空、无为,这是天地赖以均衡的基准,而且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又说:“圣人生于世间顺应自然而运行,他们死离人世又像万物一样变化而去;平静时跟陰气一样宁寂,运动时又跟陽气一样波动。不做幸福的先导,也不为祸患的起始,外有所感而内有所应,有所迫而后有所行动,不得已而后兴起。抛却智巧与经验,遵循自然的常规。因而没有自然的灾害,没有外物的牵累,没有旁人的非议,没有鬼神的责难。他们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他们死离人世就像疲劳后的休息。他们思考,也不谋划,光亮但不刺眼,信实却不期求。他们睡觉不做梦,他们醒来无忧患,他们心神纯净粹,他们魂灵从不疲惫。虚空而且恬淡,方才合乎自然的真。”

庄子主张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恬淡、寂寞、虚空、无为,认为虚空和恬淡“方才合乎自然的真”。要达到这境界,就要排除内心烦恼,只有这样,“云去月现,尘拂镜明”的高尚追求才能自然呈现。

这一生动形象的说明对于人去抓住自己的心具有很好的启迪作用,在禅宗中同样有它的应用。有一位僧人问风禅师:“语默涉离微,如何通不犯?”即:说话或者沉默时,怎样做才能保持本来的面目,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呢?离即离却诸相的法,“微”指的是真理在现实世界里的微妙作用。宇宙的本即真正存在都是本来清净,所以说“本净之体即离微”。这是一则类似“离四句、绝百非”的感人的思维假设,怎奈这难不倒风禅师,他一概不理会问者的意图,只随口诵出一首杜甫的诗:“长忆江南三百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推荐阅读

古今贤文> 三字经> 五字鉴> 弟子规> 声律启蒙> 菜根谭> 了凡四训> 幼学琼林> 古代故事> 国学入门>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