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明人笔记合集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明人笔记合集 >

谈艺录·原文·徐祯卿

(明)徐祯卿

诗理宏渊,谈何容易。究其妙用,可略而言。〈卿云〉水,开《雅》、《颂》之源;〈烝民〉、〈麦秀〉,建《国风》之始。览其事迹,兴废如存,占彼民情,困舒在目。则知诗者,所以宣元郁之思,光神妙之化者也。先王协之于宫征,被之于簧弦,奏之于郊社,颂之于宗庙,歌之于燕会,讽之于房中。盖以之可以格天地,感鬼神,畅风教,通世情。此古诗之大约也。汉祚鸿朗,文章作新,〈安世〉楚声,纯厚雅,孝武乐府,壮丽宏奇。缙绅先生,咸从附作。虽规迹古风,各怀剞劂。美哉歌咏,汉德雍扬,可为《雅》、《颂》之嗣也。及夫兴怀触感,民各有情。贤人逸士,呻S吟Y于下里,弃妻思妇,歌咏于中闺。鼓吹奏乎军曲,童谣发于闾巷,亦十五《国风》之次也。东京继轨,大演五言,而歌诗之声微矣。至于含气布词,质而不釆,七情杂遣,并自悠圆。或间有微疵,终难掩玉。两京诗法,譬之伯仲埙箎,所以相成其音调也。魏氏文学,独专其盛。然国运风移,古朴易解。曹、王数子,才气慷慨,不诡风人。而特立之功,卒亦未至。故时与之闇化矣。呜呼!世代推移,理有必尔。风斯偃矣,何足论才?故特标极界,以俟君子取焉。

夫任用无方,故情文异尚:譬如钱体为圆,钩形为曲,箸则尚直,屏则成方。大匠之家,器饰杂出。要其格度,不过总心机之妙应,假刀锯以成功耳。至于众工小技,擅巧分门,亦自力限有涯,不可强也。姑陈其目,第而为言。郊庙之词庄以严,戎兵之词壮以肃,朝会之词大以雝,公燕之词乐而则。夫其大义固如斯已。深瑕重累,可得而言。崇功盛德,易夸而乏雅;华疏彩绘,易而去质;干戈车革,易勇而亡警;灵节韶光,易采而成。盖观于大者,神越而心游,中无植干,鲜不眩移,此宏词之极轨也。若夫款款赠言,尽平生之笃好;执手送远,慰此恋恋之情。勖励规箴,婉而不直;临丧挽死,痛旨深长。杂怀因感以咏言,览古随方而结论。行旅迢遥,苦辛各异;遨游晤赏,哀乐难常;孤孽怨思,达人齐物;忠臣幽愤,贫士郁伊。此诗家之错变,而规格之纵横也。然思或朽腐而未,情或零落而未备,词或罅缺而未博,气或柔犷而未调,格或莠乱而未协,咸为病焉。故知驱踪常,城门一轨,挥斤污鼻,能者得之。若乃访之于远,不下带衽;索之以近,则在千里。此诗之所以未易言也。

情者,心之也。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既动于中,必形于声。故喜则为笑哑,忧则为吁戏,怒则为叱咤。然引而成音,气实为佐;引音成词,文实与功。盖因情以发气,因气以成声,因声而绘词,因词而定韵,此诗之源也。然情实眑眇,必因思以穷其奥;气有粗弱,必因力以夺其偏;词难妥帖,必因才以致其极;才易飘扬,必因质以御其侈。此诗之流也。由是而观,则知诗者乃神之浮英,造化之秘思也。若夫妙骋心机,随方合节,或约旨以植义,或宏文以叙心,或缓发如朱弦,或急张如跃楛,或始迅以中留,或既优而后促,或慷慨以任壮,或悲凄以引泣,或因拙以得工,或发奇而似易。此轮匠之超悟,不可得而详也。《易》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若乃因言求意,其亦庶乎有得欤!

魏诗,门户也;汉诗,堂奥也。入户升堂,固其机也。而晋氏之风,本之魏焉。然而判迹于魏者,何也?故知门户非定程也。陆生之论文曰「非知之难,行之难也。」夫既知行之难,又安得云知之非难哉 ﹖ 又曰 :「诗缘情而绮。」则陆生之所知,固魏诗之渣秽耳。嗟夫!文胜质衰,本同末异,此圣哲所以感叹,翟、朱所以兴哀者也。夫欲拯质,必务削文,欲返本,必资去末。是固曰然。然非通论也。玉韫于石,岂曰无文,渊珠露采,亦匪无质。由质开文,古诗所以擅巧。由文求质,晋格所以为衰。若乃文质杂兴,本末并用,此魏之失也。故绳汉之武,其流也犹至于魏;宗晋之体,其敝也不可以悉矣。

夫情能动物,故诗足以感人。荆轲变征,壮士瞋目;延年婉歌,汉武慕叹。凡厥含生,情本一贯,所以同忧相瘁,同乐相倾者也。故诗者风也,风之所至,草必偃焉。圣人定经,列国为风,固有以也。若乃歔欷无涕,行路必不为之兴哀;愬难不肤,闻者必不为之变色。故夫直戆之词,譬之无音之弦耳,何所取闻于人哉?至于陈采以眩目,裁虚以荡心,抑又末矣。

诗家名号,区别种种。原其大义,固自同归。歌声杂而无方,行体疏而不滞。吟以呻其郁,曲以导其微,引以其臆,诗以言其情,故名因象昭。合是而观,则情之体备矣。夫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譬如写物绘色,倩盼各以其状;随规逐矩,圆方巧获其则。此乃因情立格,持守圜环之大略也。若夫神工哲匠,颠倒经枢,思若连丝,应之杼轴,文如铸冶,逐手而迁,从衡参互,恒度自若。此心之伏机,不可强能也。

朦胧萌坼,情之来也;汪洋漫衍,情之沛也;连翩络属,情之一也;驰轶步骤,气之达也;简练揣摩,思之约也;颉颃累贯,韵之齐也;混沌贞粹,质之检也;明隽清圆,词之藻也。高才闲拟,濡笔求工,发旨立意,虽旁出多门,未有不由斯户者也。至于〈垓下〉之歌,出自流离;「煮豆」之诗,成于草率。命词慷慨,并自奇工。此则深情素气,激而成言,诗之权例也。传曰:「疾行无善迹。」乃艺家之恒论也。昔桓谭学赋于扬雄。雄令读千首赋。盖所以广其资,亦得以参其变也。诗赋粗,譬之絺绤,而不深探研之力,宏识诵之功,何能益也?故古诗三百,可以博其源;遗篇十九,可以约其趣;乐府雄高,可以厉其气;《离》深永可以裨其思。然后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辞,虽或未尽臻其奥,我亦罕见其失也。呜呼!雕缋满目,并已称工,芙蓉始发,尤能擅丽。后世之惑,宜益滋焉。夫未睹钧天之美,则「北里」为工;不咏〈关畹之乱,则〈桑中〉为隽。故匪师旷,难为语也。

夫词士轻偷,诗人忠厚。上访汉、魏,古意犹存。故苏子之戒景光,少卿之厉崇明德,规善之辞也。魏武之悲东山,王粲之感鸣鹤,子恤之辞也。甄后致颂于延年,刘妻取譬于唾井,缱绻之辞也。子建言恩,何必衾枕,文君怨嫁,愿得白头,劝讽之辞也。究其微旨,何殊经术?作者蹈古彻之嘉粹,刊佻之非轻,岂直诗,亦可以养德也。〈鹿鸣〉、〈頍弁〉之宴好,〈黍离〉、〈有蓷〉之哀伤,〈氓〉蚩、〈晨风〉之悔叹,〈蟋蟀〉、〈山枢〉之感慨,〈柏舟〉、〈终风〉之愤懑,〈杕杜〉、〈葛藟〉之悯恤,〈葛屦〉、〈祈父〉之讥讪,〈黄鸟〉、〈二子〉之痛悼,〈小弁〉、〈何人斯〉之怨诽,〈小宛〉、〈鸡鸣〉之戒惕,〈大东〉、〈何草不黄〉之困疵,〈巷伯〉、〈鹑奔〉之恶恶,〈绸缪〉、〈车舝〉之欢庆,〈木瓜〉、〈采葛〉之情念,〈雄雉〉、〈伯兮〉之思怀,〈北山〉、〈陟岵〉之行役,〈伐檀〉、〈七月〉之勤敏,〈棠棣〉、〈蓼莪〉之大义,皆曲尽情思,婉娈气辞。哲匠纵横,毕由斯阈也。

诗之词气,虽由政教,然支分条布,略有径庭。良由人士品殊,艺随迁易。故宗工钜匠,词淳气平;豪贤硕侠,辞雄气武;迁臣孽子,辞厉气促;逸民遗老,辞玄气沉;贤良文学,辞雅气俊;辅臣弼士,辞尊气严;Yan僮壸女,辞弱气柔;媚夫幸士,辞气荡;荒才娇丽,辞气伤。

七言始起,咸曰「柏梁」。然宁戚扣牛,已肇〈南山〉之篇矣。其为则也,声长字纵,易以成文。故蕴气琱词,与五言略异。要而论之:〈沧〉擅其奇,〈柏梁〉宏其质,〈四愁〉坠其隽,〈燕歌〉开其。他或杂见于乐篇,或援格于赋系,妍丑之间,可以类推矣。

诗贵先合度,而后工拙。纵横、格轨,各具风雅;繁钦〈定情〉,本之郑、卫。「生年不满百」,出自《唐风》;王粲〈从军〉,得之二《雅》;张衡〈同声〉,亦合〈关雎〉。诸诗固自有工丑,然而并驱者,托之轨度也。

夫哲匠鸿才,固由内颖;中人承学,必自迹求。大扺诗之妙轨:情若重渊,奥不可测;词如繁露,贯而不杂;气如良驷,驰而不轶。由是而求,可以冥会矣。

乐府往往叙事,故与诗殊。盖叙事辞缓,则冗不。「翩翩堂前燕」,叠字极促乃佳。阮瑀「驾出北郭门」,视〈孤儿行〉太缓弱,不逮矣。

诗不能受瑕。工拙之间,相去无几,顿自绝殊。如〈塘上行〉云:「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浮萍篇〉则曰:「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新人虽可,无若故可欢。」本自伦语,然佳不如〈塘上行〉。

古诗句格自质,然大入工。〈唐风?山有枢〉云:「何不日鼓瑟。」铙歌词曰:「临高台以轩」,可以当之。又「有香草目以兰,黄鹄高飞离哉翻」。绝工美,可为七言宗也。

气本尚壮,亦忌锐逸。魏祖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犹暧暧也。思王〈野田黄雀行〉,譬如锥出囊中,大索露矣。

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诸语,本自亡义,但补乐中之音。亦有叠本语,如曰「贱妾与君共餔糜」「共餔糜」之类也。

「生年不满百」四语,〈西门行〉亦掇之,古人不讳重袭,若相援尔。览〈西门〉终篇,固咸自铄古诗,然首尾语,可二也。

裕纯雅,古诗得之。遒深劲绝,不若汉铙歌乐府词。

乐府〈乌生八九子〉、〈东门行〉等篇,如淮南小山之赋,气韵绝峻,止可与孟德道之;王、刘文学,皆当袖手尔。

韦、仲、班、傅辈四言诗,窘缚不荡。曹公〈短歌行〉,子建〈来日大难〉,工堪为则矣。白狼、盘木诗三章,亦佳,缘不受《雅》、《颂》困耳。

汉、魏之,文人特茂,然衰世叔运,终鲜粹才。孔融懿名,高列诸子,视〈临终诗〉,大类铭箴语耳。应玚巧思逶迤,失之,休琏〈百一〉,微能自振,然伤媚焉。仲宣流客,慷慨有怀,西京之余,鲜可诵者。陈琳意气铿铿,非风人度也。阮生优缓有余,刘桢锥角重峭,割曳缀悬,并可称也。曹丕资近美媛,远不逮植,然植之才,不堪整栗,亦有憾焉。若夫重熙鸿化,烝育丛材,金玉其相,绰哉有斐,求之斯病,殆寡已夫。

古诗降魏,辞人所遗。虽萧统简辑,过冗而不。刘勰〈绪论〉,亦略而未备。况夫人怀敝帚,自过千金,《法言》懿则,遂见委废。至于篇句,零落虽深,犹幸有存者,可足征也。故着此篇,以标准的,粗方大义,诚不越兹,后之君子,庶可以考已。

客论曰:传云「王者之迹熄而诗亡」,盖伤之也。降自桓、灵废而礼乐崩,晋、宋王而新声作,古风沉滞,盖已甚焉。述者上缘圣则,下擿儒玄,广教化之源,崇文雅之致,削浮华之风,敦古朴之,诚可尚已。恐学士狎耳目之玩,讥琐尾之文,故序而系之,俾知所究。

徐祯卿(1479~1511)

明代文学家。字昌谷,一字昌国。吴县(今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任大理寺左寺副,因失囚,降为国子监博士。作品有《迪功集》、《迪功外集》。

徐祯卿的诗早年沉酣六朝,风格华艳,其"文章左家家王,烟月扬州树树花"(《文章烟月》)等句尤为论者称赏。登第后,与李梦等相,改而学汉魏盛唐,诗风为之一变。他与李梦等并称前七子。《猛虎行》、《苦寒行》等乐府诗,与前期诗风明显不同,稍能注意社会现实,指陈时事,并寓讽刺之意。但其后期诗作仍具有标格清妍、□词婉约的特色,所以李梦曾讥他"蹊径未化"。他长于七言近体,尤其是绝句。"深山曲路见桃花,马上匆匆日欲斜。可奈玉鞭留不住,又衔春恨到天涯"(《偶见》),见景生情,自然流转,从"可奈"到"又衔"的心理变化中,拓开了诗境,含意隽永,情韵深长。但他过早去世,未能尽展才华。

徐祯卿着有文学批评著作《谈艺录》,论诗颇多警之见。他重情贵实,认为"情无定位,触感而兴",是外界的客观事物的触发,才会引起诗人的感情活动,不同的诗人就会有不同的感情活动。由此,他得出"情既异其形,故辞当因其势"的结论,与李梦的立论颇相异趣。当然,此书也有受李梦影响之处,如说"法经而植旨,绳古以崇词,虽或未尽臻其奥,吾亦罕见其失"等,即是此书影响不小,是一部重要的诗话著作。

着有《迪功集》、《迪功外集》。其《谈艺录》有四库全书、历代诗话、学海类编等多种版本。

(尹恭弘)

徐祯卿(1479~1511)

中国明代文学家。字昌榖,一字昌国。吴县(今苏苏州)人。少与唐寅、祝允明、文征明齐名,号为吴中四才子。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曾任大理寺左寺副、国子监博士。徐祯卿早年诗歌标格清妍,词采婉约。登第后与李梦、何景明等游,受复古论影响,古体诗改学汉魏,近体诗学盛唐,诗风有所转变。为前七子之一,声誉仅次于李(梦)、何(景明)。他虽然与李梦同调,但中原气未深,左流风犹存,吴中派清丽秀逸的风格仍有保留,较前七子其余各家诗作更有自身特点。《明史》用"熔炼警"四字概括其诗风格。他长于七言近体,绝句尤,清词逸格,情韵隽永。所撰诗话《谈艺录》,颇多辟警策见解,是一部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文学批评著作。着有《迪功集》、《迪功外集》等。

列传第一百七十四 文苑二

--------------------------------------------------------------------------------

○林鸿郑定等 王绂夏昶 沈度弟粲 滕用亨等 聂大年 刘溥苏平等张弼张泰 陆釴 陆容 程敏政 罗 储巏 李梦康海 王九思 王维桢 何景明 徐祯卿杨循吉 祝允明 唐寅 桑悦边贡 顾璘 弟瑮 陈沂等 郑善夫殷云霄 方豪等 陆深王圻王廷陈 李濂

林鸿,字子羽,福清人。洪武初,以人才荐,授将乐县训导,历礼部膳司员外郎。脱落,不善仕,年未四十自免归。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棅、王恭、陈亮,永福王偁及鸿弟子周玄、黄玄,时人目为二玄者也。

鸿论诗,大指谓汉、魏骨气虽雄,而菁华不足。晋祖玄虚,宋尚条畅,齐、梁以下但务春华,少秋实。惟唐作者可谓大成。然贞观尚故陋,神龙渐变常调,开元、天宝间声律大备,学者当以是为楷式。闽人言诗者率本于鸿。

晋府引礼舍人浦源,字长源,无锡人也。慕鸿名,逾岭访之。造其门,二玄请诵所作,曰:"吾家诗也。"鸿延之入社。

郑定,字孟宣,尝为陈友定记室。友定败,浮海亡、广间。久之,还居长乐。洪武中,征授延平府训导,历国子助教。

王褒,字中美,鸿之兄子婿也。为长沙学官,迁永丰知县。永乐中,召入,预修《大典》,擢汉府纪善。

唐泰,字亨仲。洪武二十七年进士。历陕西副使。

高棅,字彦恢,更名廷礼,别号漫士。永乐初,以布衣召入翰林,为待诏,迁典籍。善饮,工书画,尤专于诗。其所讯唐诗品汇》、《唐诗正声》,终明之世,馆阁宗之。

王恭,字安中,隐居七岩山,自称皆山樵者。永乐初,以儒士荐起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大典》。书成,授翰林院典籍。

陈亮,字景明。自以故元儒生,明兴累诏不出,作《陈抟传》以见志。结草屋沧洲中,与三山耆彦为九老会,终其身不仕。

王偁,字孟易攵。父翰仕元,抗节死,偁方九岁,父友吴海抚教之。洪武中,领乡荐,入国学,陈情养母。母殁,庐墓六年。永乐初,用荐授翰林检讨,与修《大典》。学博才雄,最为解缙所重。自负无辈行,独推让同官王洪。

王洪者,字希范,钱塘人。八岁能文,十八成进士,授吏科给事中。改翰林检讨,偕偁等与修《大典》。历修撰、侍讲。帝颁佛曲于塞外,命洪为文,逡巡不应诏。为同列所排,不复进用,卒官。而偁后坐累谪址,复以缙事连及,系死狱中。

黄玄,字玄之,将乐人。闻鸿弃官归,遂携妻子居闽县,以岁贡官泉州训导。

周玄,字微之,闽县人。永乐中,以文学征,授礼部员外郎。尝挟书千卷止高棅家,读十年,辞去,尽弃其书,曰:"在吾腹笥矣。"同时赵迪、林敏、陈仲宏、郑关、林伯璟、张友谦亦以能诗名,皆鸿之弟子。

王绂,字孟端,无锡人。博学,工歌诗,能书,写山木竹石,妙绝一时。洪武中,坐累戍朔州。永乐初,用荐,以善书供事文渊阁。久之,除中书舍人。

绂未仕时,与吴人韩奕为友,隐居九龙山,遂自号九龙山人。于书法,动以古人自期。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沾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辄拂袖起,或闭门不纳,虽豪贵人勿顾也。有谏之者,绂曰:"丈夫宜审所处,轻者如此,重者将何以哉!"在京师,月下闻吹箫声,乘兴写《石竹图》,明旦访其人赠之,则估客也。客以红氍毹馈,请再写一枝为配。绂索前画裂之,还其溃一日退朝,黔国公沐晟从后呼其字,绂不应。同列语之曰:"此黔国公也。"绂曰:"我非不闻之,是必与我索画耳。"晟走及之,果以画请,绂颔之而已。逾数年,晟复以书来,绂始为作画。既而曰:"我画直遗黔公不可。黔公客平仲微者,我友也,以友故与之,俟黔公与求则可耳。"其高介绝俗如此。

昆山夏昶者,亦善画竹石,亚于绂。画竹一枝,直白金一锭,然人多以馈遗得之。昶,字仲昭,永乐十三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太常寺卿。昶与上元张益,同中进士,同以文名,同善画竹。其后,昶见益《石渠阁赋》,自谓不如,遂不复作赋。益见昶所画竹石,亦遂不复画竹。益死土木之难。

仲微,名显,钱塘人。尝知滕县事,谪戍云南。其为诗颇豪放自喜,云南诗人称平、居、陈、郭,显其一也。

沉度,字民则。弟粲,字民望。松华亭人。兄弟皆善书,度以婉丽胜,粲以遒逸胜。度博涉经史,为文章绝去浮。洪武中,举文学,弗就。坐累谪云南,岷王具礼币聘之,数进谏,未几辞去。都督瞿能与偕入京师。成祖初即位,诏简能书者入翰林,给廪禄,度与吴县滕用亨、长乐陈登同与眩是时解缙、广、梁潜、王琏皆工书,度最为帝所赏,名出朝士右。日侍便殿,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遂由翰林典籍擢检讨,历修撰,迁侍讲学士。粲自翰林待诏迁中书舍人,擢侍读,进阶大理少卿。兄弟并赐织金衣,镂姓名于象简,泥之以金。赠父母如其官,驰传归,告于墓。

昆山夏昺者,字孟晹,与其弟昶以善书画闻,同官中书舍人,时号大小中书,而度、粲号大小学士。

敦实,谦以下人,严取与。有训导介其友求书,请识姓字于上。度沉思曰:"得非曩讦奏有司者耶?"遽却之。其友固请,终不肯书姓名。其在内廷备顾问,必以正对。粲笃于事兄,己有赐,辄归其兄。

滕用亨,初名权,字用衡。篆隶书。被荐时年七十矣,召见,大书麟凤龟龙四字以进,又献《贞符诗》三篇。授翰林待诏,与修《永乐大典》。用亨善鉴古,尝侍帝观画卷,未竟,众目为赵伯驹,用亨曰:"此王诜笔也。"至卷尾,果然。

陈登,字思孝。初仕罗田县丞,改兰溪,再改浮梁。选入翰林,仍给县丞禄,历十年始授中书舍人。登于六书本原,博考详究,用力甚勤。自周、秦以来,残碑断碣,必穷搜摩搨审度而辨定之。得其传者,太常卿南城程南云也。

聂大年,字寿卿,临川人。父同文,洪武中,官翰林侍书、中书舍人。燕王入京师,迎谒,道曷死,死后五月而大年生,母抚之。比长,博学,善诗古文。叶盛称其诗,谓三十年来绝唱也。书得欧率更法。宣德末,荐授仁和训导。母卒,归葬,哀感行路。里人列其母子贤行上之有司,诏旌其门。服阕,分教常州,迁仁和教谕。景泰六年荐入翰林,未几得疾卒。

始,尚书王直以诗寄钱塘戴文进索画,自序昔与文进,尝戏作诗一联,至是十年始成之。大年题其后曰:"公文进之画,十年不忘。使以是心待天下贤者,天下宁复有遣贤哉。"直闻其言,不怒亦不荐。及大年疾笃,作诗贻直,有"镜中白发孰怜我,湖上青山欲待谁"句,直曰,"此欲吾志其墓耳",遂为之志。

刘溥,字原博,长洲人。祖彦,父士宾,皆以医得官。溥八岁赋《沟水诗》,时目为圣童。长侍祖父游两京,研究经史兼通天文、历数。宣德时,以文学征。有言溥善医者,授惠民局副使,调太医院吏目。耻以医自名,日吟咏为事。其诗初学西昆,后更奇纵,与汤胤绩、苏平、苏正、沈愚、王淮、晏铎、邹亮、蒋忠、王贞庆号"景泰十才子",溥为主盟。

胤绩,东瓯王和曾孙,自有传。苏平,字秉衡,弟正,字秉贞,海宁人。兄弟并以布衣终。沉愚,字通理,昆山人,业医终其身。王淮,字柏源,慈溪人。晏铎,字振之,富顺人。由庶吉士授御史,历按两畿、山东,所至有声。坐言事谪上高典史,邻境寇发,官兵不能讨,铎捕灭之,归所掠于民。邹亮,字克明,长洲人。用况钟荐,擢吏部司务,迁御史。蒋忠,字主忠,仪真人,徙居句容。王贞庆,字善甫,驸马都尉宁子也。折节好士,有诗名,时称金粟公子。

张弼,字汝弼,松华亭人。成化二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员外郎。迁南安知府,地当两广冲,人聚山谷为恶,悉捕灭之。毁祠百数十区,建为社学。谢病归,士民为立祠。弼自幼颖拔,善诗文,工草书,怪伟跌宕,震撼一世。自号东海。张东海之名,流播外裔。为诗,信手纵笔,多不属稿,即有所属,以书故,辄为人持去。与李东、谢铎善。尝自言:"吾平生,书不如诗,诗不如文。"东戏之曰:"英雄欺人每如此,不足信也。"铎称其好学不倦,诗文成一家言。子弘至,自有传。

张泰,字亨父,太仓人。陆釴,字鼎仪,昆山人。陆容,字文量,亦太仓人。三人少齐名,号"娄东三凤"。泰举天顺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授检讨,迁修撰。为人恬淡自守,诗名亚李东。弘治间,艺苑皆称李怀麓、张沧洲,东有《怀麓堂集》,泰有《沧洲集》也。釴与泰同年进士,殿试第二。授编修,历修撰、谕德。孝宗立,以东宫讲读劳,进太常少卿兼侍读,得疾归。泰、釴皆早卒。容,成化中进士。授南京主事,进兵部职方郎中。西番进狮子,奏请大臣往迎,容谏止之。迁浙参政,罢归。

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人,南京兵部尚书信子也。十岁侍父官四川,巡抚罗绮以神童荐。英宗召试,悦之,诏读书翰林院,给廪馔。学士李贤、彭时咸重之,贤以女妻焉。成化二年进士及第,授编修,历左谕德,直讲东宫。翰林中,学问该博称敏政,文章古雅称李东行真纯称陈音,各为一时冠。孝宗嗣位,以宫僚恩擢少詹事兼侍讲学士,直经筵。

敏政名臣子,才高负文学,常俯视侪偶,颇为人所疾。弘治元年冬,御史王嵩等以雨灾劾敏政,因勒致仕。五年起官,寻改太常卿兼侍读学士,掌院事。进礼部右侍郎,专典内阁诰敕。十二年与李东主会试,举人徐经、唐寅预作文,与试题合。给事中华昶劾敏政鬻题,时榜未发,诏敏政毋阅卷,其所录者令东会同考官覆校。二人卷皆不在所取中,东以闻,言者犹不已。敏政、昶、经、寅俱下狱,坐经尝贽见敏政,寅尝从敏政乞文,黜为吏,敏政勒致仕,而昶以言事不实调南太仆主簿。敏政出狱愤恚,发痈卒。后赠礼部尚书。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

罗,字景鸣,南城人。博学,好古文,务为奇奥。年四十困诸生,输粟入国学。丘浚为祭酒,议南人不得留北监。固请不已,浚骂之曰:"若识几字,倔强乃尔!"仰对曰:"惟中秘书未读耳。"浚姑留之,他日试以文,乃大惊异。成化末,领京闱乡试第一。明年举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益肆力古文,每有作,或据高树,或闭坐一室,瞑目隐度,形容灰槁。自此文益奇,亦厚自负。

尤尚节义。台谏救刘逊尽下狱,言当优容以全国体。中官李广死,遗一籍,具识大臣贿者。帝怒,命言官指名劾奏。上言曰:"大臣表正百僚,今若此,固宜置重典。然天下及四裔皆仰望之,一旦指名暴其恶,启远人慢朝廷心。言官未见籍记,凭臆而论,安辨玉石?一经攻摘,且玷终身。臣请降敕密谕,使引疾退,或斥以他事,庶不为朝廷羞,而仕路亦清。"李梦下狱,言:"寿宁侯托肺腑,当有以保全之。梦不保,为侯累。"帝深纳焉。秩满,进侍读。

正德初,迁南京太常少卿。刘瑾乱政,李东依违其间。,东所举士也,贻书责以大义,且请削门生之籍。寻进本寺卿,擢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畿辅盗纵横,而皇储未建,疏论激切,且侵执政者。七年冬,考绩赴都,遂引疾致仕归。宁王宸濠慕其名,遣使馈,避之深山。及叛,已病,驰书守臣约讨贼,事未举而卒。嘉靖初,赐谥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

储巏,字静夫,泰州人。九岁能属文。母疾,刲股疗之,卒不起。家贫,力营墓域。旦哭冢,夜读书不辏成化十九年乡试,明年会试,皆第一。授南京考功主事。孝宗嗣位,疏荐前直谏贬谪者,主事张吉、王纯,中书舍人丁玑,进士李文祥,吉等皆录用。久之,进郎中。吏部尚书耿裕知其贤,调北部,考注臧否,一出至公。尝核实一官,裕欲改其评,巏正色曰:"公所执,何异王介甫!"群僚咸在侧,裕大惭,徐曰:"郎中言是,然非我莫能容也。"擢太仆少卿,请命史官记注言动,如古左右史,时不能用。进本寺卿。武宗立,塞上有警,条御边五事,又陈马政病民者四事,多议行。正德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总督南京粮储。召为户部右侍郎,寻转左,督仓场,所至宿弊尽厘。刘瑾用事,数陵侮大臣,独敬巏,称为先生。巏愤其所为,五年春,引疾求去。诏许乘传,有司俟疾痊以闻。其秋,瑾败,以故官召,辞不赴。后起南京户部左侍郎,就改吏部,卒官。

巏体貌清羸,若不胜衣;淳行清修,介然自守。工诗文。好推引知名士,辟远非类,不恶而严。进士顾璘尝谒尚书邵宝,宝语曰:"子立身,当以柴墟为法。"柴墟者,巏别号也。嘉靖初,赐谥文懿。

李梦,字献吉,庆人。父正,官周王府教授,徙居开封。母梦日堕怀而生,故名梦。弘治六年举陕西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迁郎中,榷关,格势要,构下狱,得释。

十八年,应诏上书,陈二并三害、六渐,凡五千余言,极论得失。末言:"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鹤龄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张氏"语,诬梦讪母后为张氏,罪当斩。时皇后有,后母金夫人泣诉帝,帝不得已系梦锦衣狱。寻宥出,夺俸。金夫人诉不已,帝弗听,召鹤龄闲处,切责之,鹤龄免冠叩头乃已。左右知帝护梦,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帝又弗许,谓尚书刘大夏曰:"若辈欲以杖毙梦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他日,梦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棰,堕二齿,寿宁侯不敢校也。

孝宗崩,武宗立,刘瑾等八虎用事,尚书韩文与其僚语及而泣。梦进曰:"公大臣,何泣也?"文曰:"奈何?"曰:"比言官劾群奄,阁臣持其章甚力,公诚率诸大臣伏阙争,阁臣必应之,去若辈易耳。"文曰:"善",属梦属草。会语泄,文等皆逐去。瑾深憾之,矫旨谪山西布政司经历,勒致仕。既而瑾复摭他事下梦狱,将杀之,康海为说瑾,乃免。瑾诛,起故官,迁西提学副使。令甲,副使属总督,梦与相抗,总督陈金恶之。监司五日会揖巡按御史,梦又不往揖,且敕诸生毋谒上官,即谒,长揖毋跪。御史万实亦恶梦。淮王府校与诸生争,梦笞校。王怒,奏之,下御史按治。梦恐万实右王,讦万实。诏下总督金行勘,金檄布政使郑岳勘之。梦伪撰万实劾金疏以激怒金,并构岳子涷通贿事。宁王宸濠者浮慕梦,尝请撰《春书院记》,又恶岳,乃助梦劾岳。万实复奏梦短,及伪为奏章事。参政吴廷举亦与梦有隙,上疏论其侵官,不俟命径去。诏遣大理卿燕忠往鞫,召梦,羁广信狱。诸生万余为讼冤,不听。劾梦陵轹同列,挟制上官,遂以冠带闲住去。亦褫岳职,谪戍澐,夺廷举俸。

既家居,益跅弛负气,治园池,招宾客,日纵侠少射猎繁台、晋丘间,自号空同子,名震海内。宸濠反诛,御史周宣劾梦逆,被逮。大学士杨廷和、尚书林俊力救之,坐前作《书院记》,削籍。顷之卒。子枝,进士。

才思雄鸷,卓然以复古自命。弘治时,宰相李东主文,天下翕然宗之,梦独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非是者弗道。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等号十才子,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尤甚。吴人黄省曾、越人周祚,千里致书,愿为弟子。迨嘉靖朝,李攀龙、王世贞出,复奉以为宗。天下推李、何、王、李为四大家,无不争效其体。华州王维桢以为七言律自杜甫以后,善用顿挫倒插之法,惟梦一人。而后有讥梦诗文者,则谓其模拟剽窃,得史迁、少陵之似,而失其真云。

康海,字德涵,武功人。弘治十五年殿试第一,授修撰。与梦辈相倡和,訾议诸先达,忌者颇众。正德初,刘瑾乱政。以海同乡,慕其才,欲招致之,海不肯往。会梦下狱,书片纸招海曰:"对山救我。"对山者,海别号也。海乃谒瑾,瑾大喜,为倒屣迎。海因设诡辞说之,瑾意解,明日释梦。逾年,瑾败,海坐,落职。

王九思,字敬夫,鄠人。弘治九年进士。由庶吉士授检讨。寻调吏部,至郎中,亦以瑾谪寿州同知。复被论,勒致仕。

海、九思同里、同官,同以瑾废。每相聚沜东鄠、杜间,挟声伎酣饮,制乐造歌曲,自比俳优,以寄其怫郁。九思尝费重赀购乐工学琵琶。海搊弹尤善。后人传相仿效,大雅之道微矣。

王维桢,字允宁。嘉靖十四年进士。擢庶吉士,累官南京国子祭酒。家居,地大震,压死。维桢颀而晰,自负经世才,职文墨,不得少效于世,使酒谩骂,人多畏而远之。于文好司马迁,于诗好杜甫,而其意以梦兼此二人。终身所服膺效法者,梦也。

何景明,字仲默,信人。八岁能诗古文。弘治十一年举于乡,年方十五,宗籓贵人争遗人负视,所至聚观若堵。十五年第进士,授中书舍人。与李梦辈倡诗古文,梦最雄骏,景明稍后出,相与颉颃。正德改元,刘瑾窃。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政毋挠,语极激烈。已,遂谢病归。逾年,瑾尽免诸在告者官,景明坐罢。瑾诛,用李东荐,起故秩,直内阁制敕房。李梦下狱,众莫敢为直,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救之。九年,干清宫灾,疏言义子不当畜,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宦官不当任。留中。久之,进吏部员外郎,直制敕如故。钱宁欲欢,以古画索题,景明曰:"此名笔,毋污人手。"留经年,终掷还之。寻擢陕西提学副使。廖鹏弟太监銮镇关中,横甚,诸参随遇三司不下马,景明执挞之。其教诸生,专以经术世务。遴秀者于正学书院,亲为说经,不用诸家训诂,士始知有经学。嘉靖初,引疾归,未几卒,年三十有九。

景明志耿介,尚节义,鄙荣利,与梦并有国士风。两人为诗文,初相得甚欢,名成之后,互相诋諆。梦主摹仿,景明则主创造,各树坚垒不相下,两人游亦遂分左右袒。说者谓景明之才本逊梦,而其诗秀逸稳称,视梦反为过之。然天下语诗文必并称何、李,又与边贡、徐祯卿并称四杰。其持论,谓:"诗溺于陶,谢力振之,古诗之法亡于谢。文于隋,韩力振之,古文之法亡于韩。"钱谦益撰《列朝诗》,力诋之。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自为诸生,已工诗歌,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而祯卿以貌寝不与。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既登第,与李梦、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犹在,梦讥其守而未化。卒,年二十有三。祯卿体癯神清,诗熔炼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子伯虬,举人,亦能诗。

杨循吉,字君谦,吴县人。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善病,好读书,每得意,手足踔掉不能自禁,用是得颠主事名。一岁中,数移病不出。弘治初,奏乞改教,不许。遂请致仕归,年才三十有一。结庐支硎山下,课读经史,旁通内典、稗官。父母殁,倾赀治葬,寝苫墓侧。狷隘,好持人短长,又好以学问穷人,至颊赤不顾。清宁宫灾,诏求直言,驰疏请复建文帝尊号,格不行。武宗驻跸南都,召赋《打虎曲》,称旨,易武人装,日侍御前为乐府、小令。帝以优俳畜之,不授官。循吉以为耻,阅九月辞归。既复召至京,会帝崩,乃还。嘉靖中,献《九庙颂》及《华求嗣斋仪》,报闻而已。晚岁落寞,益坚癖自好。尚书顾璘道吴,以币贽,促膝论文,欢甚。俄郡守邀璘,璘将赴之,循吉忽色变,驱之出,掷还其币。明日,璘往谢,闭门不纳。卒,年八十九。其诗文,自定为《松筹堂集》,他所作又十余种,几及千卷。

祝允明,字希哲,长洲人。祖显,正统四年进士。内侍传旨试能文者四人,显与焉,入掖门,知欲令教小内竖也,不试而出。由给事中历山西参政。并有声。允明以弘治五年举于乡,久之不第,授广东兴宁知县。捕戮盗魁三十余,邑以无警。稍迁应天通判,谢病归。嘉靖五年卒。

允明生而枝指,故自号枝山,又号枝指生。五岁作径尺字,九岁能诗,稍长,博览群集,文章有奇气,当筵疾书,思若涌泉。尤工书法,名动海内。好酒色六博,善新声,求文及书者踵至,多贿掩得之。恶礼法士,亦不问生产,有所入,辄召客豪饮,费尽乃已,或分与持去,不留一钱。晚益困,每出,追呼索逋者相随于后,允明益自喜。所着有诗文集六十卷,他杂着百余卷。子续,正德中进士,仕至广西左布政使。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颖利,与里狂生张灵纵酒,不事诸生业。祝允明规之,乃闭户浃岁。举弘治十一年乡试第一,座主梁储奇其文,还朝示学士程敏政,敏政亦奇之。未几,敏政总裁会试,富人徐经贿其家僮,得试题。事露,言者劾敏政,语连寅,下诏狱,谪为吏。寅耻不就,归家益放。宁王宸濠厚币聘之,寅察其有异志,佯狂使酒,露其丑秽。宸濠不能堪,放还。筑室桃花坞,与客日般饮其中,年五十四而卒。

寅诗文,初尚才情,晚年颓然自放,谓后人知我不在此,论者伤之。吴中自枝山辈以放诞不羁为世所指目,而文才轻艳,倾动流辈,传说者增益而附丽之,往往出名教外。

时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尤怪妄,亦以才名吴中。书过目,辄焚弃,曰:"已在吾腹中矣。"敢为大言,以孟子自况。或问翰林文章,曰:"虚无人,举天下惟悦,其次祝允明,又次罗。"为诸生,上谒监司,曰"南才子"。监司大骇,延之较书,预刊落以试悦,文义不属者,索笔补之。年十九举成化元年乡试,试春官,答策语不雅训,被斥。三试得副榜,年二十余耳,年籍误二为六,遂除泰和训导。学士丘浚重其文,属学使者善遇之。使者至,问:"悦不迎,岂有恙乎?"长吏皆衔之,曰:"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悦怒曰:"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与若期,三日后来,渎则不来矣。"使者恚,欲收悦,缘浚故,不果。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使者下阶谢,乃已。迁长沙通判,调柳州。会外艰归,遂不出。居家益狂诞,乡人莫不重其文,而骇其行。初,悦在京师,见高丽使臣市本朝《两都赋》,无有,以为耻,遂赋之。居长沙,着《庸言》,自以为穷究天人之际。所着书,颇行于世。

边贡,字廷实,历城人。祖宁,应天治中。父节,代州知州。贡年二十举于乡,第弘治九年进士。除太常博士,擢兵科给事中。孝宗崩,疏劾中官张瑜,太医刘文泰、高廷和用药之谬,又劾中官苗逵、保国公朱晖、都御史史琳用兵之失。改太常丞,迁卫辉知府,改荆州,并能其官。历陕西、河南提学副使,以母忧家居。嘉靖改元,用荐,起南京太常少卿,三迁太常卿,督四夷馆,擢刑部右侍郎,拜户部尚书,并在南京。贡早负才名,美风姿,所悉海内名士。久官留都,优闲无事,游览山,挥毫浮白,夜以继日。都御史劾其纵酒废职,遂罢归。

顾璘,字华玉,上元人。弘治九年进士。授广平知县,擢南京吏部主事,晋郎中。正德四年出为开封知府,数与镇守太监廖堂、王宏忤,逮下锦衣狱,谪全州知州。秩满,迁台州知府。历浙左布政使,山西、湖广巡抚,右副都御史,所至有声。迁吏部右侍郎,改工部。董显陵工毕,迁南京刑部尚书。罢归,年七十余卒。

璘少负才名,与何、李相上下。虚己好士,如恐不及。在浙,慕孙太初一元不可得见。道衣幅巾,放舟湖上,月下见小舟泊断桥,一僧、一鹤、一童子煮茗,笑曰:"此必太初也。"移舟就之,遂往还无间。抚湖广时,王廷陈才,欲见之,廷陈不可。侦廷陈狎游,疾掩之,廷陈避不得,遂定。既归,构息园,大治幸舍居客,客常满。

从弟瑮,字英玉,以河南副使归,居园侧一小楼,教授自给。璘时时与客豪饮,伎乐杂作。呼瑮,瑮终不赴,其孤介如此。

初,璘与同里陈沂、王韦,号"金陵三俊"。其后宝应朱应登继起,称四大家。璘诗,矩矱唐人,以风调胜。韦婉丽多致,颇失纤弱。沂与韦同调。应登才思泉涌,落笔千言。然璘、应登羽翼李梦,而韦、沂则颇持异论。三人者,仕宦皆不及璘。

陈沂,字鲁南。正德中进士。由庶吉士历编修、侍讲,出为西参议,量移山东参政。以不附张孚敬、桂萼,改行太仆卿致仕。

王韦,字钦佩。父徽,成化时给事中,直谏有声。韦举弘治中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太仆少卿。子逢元,亦能诗。

朱应登,字升之。弘治中进士,历云南提学副使,迁参政。恃才傲物,中飞语,罢归。子日籓,嘉靖间进士,终九知府。能文章,世其家。

南都自洪、永初,风雅未畅。徐霖、陈铎、金琮、谢璇辈谈艺正德时,稍稍振起。自璘王词坛,士大夫希风附尘,厥道大彰。许谷,陈凤,璇子少南,金大车、大舆、金銮,盛时泰,陈芹之属,并从之游。谷等皆里人,銮侨居客也。仪真蒋山卿、都赵鹤亦与璘遥相应和。沿及末造,风流未歇云。

郑善夫,字继之,闽县人。弘治十八年进士。连遭内外艰,正德六年始为户部主事,榷税浒墅,以清闻。时刘瑾虽诛,嬖幸用事。善夫愤之,乃告归,筑草堂金鳌峰下,为迟清亭,读书其中,曰:"俟天下之清也。"寡游,日晏未炊,欣然自得。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武宗将南巡,偕同列切谏,杖于廷,罚跪五日。善夫更为疏草,置怀中,属其仆曰:"死即上之。"幸不死,叹曰:"时事若此,尚可腼颜就列哉!"乞归未得,明年力请,乃得归。嘉靖改元,用荐起南京刑部郎中,未上,改吏部。行抵建宁,便道游武夷、九曲,风雪绝粮,得病卒,年三十有九。善夫敦行谊,婚嫁七弟妹,赀悉推予之,葬母二十二人。所尽名士,与孙一元、殷云霄、方豪尤友善。作诗,力摹少陵。

云霄,字近夫,寿张人,善夫同年进士。作蓄艾堂,聚书数千卷,以作者自命。正德中,官南京给事中。武宗纳有娠女子马姬宫中,云霄偕同官疏谏,引李园、吕不韦事为讽,不报。卒官,年三十有七。乡人穆孔晖畏云霄峭直,曰:"殷子耻不善,不啻负秽然。"

方豪,字思道,开化人。正德三年进士。除昆山知县,迁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跪阙下五日,复受杖。历官湖广副使,罢归。一元,见《隐逸传》。

闽中诗文,自林鸿、高棅后,阅百余年,善夫继之。迨万历中年,曹学佺、徐勃辈继起,谢肇淛、原岳和之,风雅复振焉。

学佺详见后传。勃,字兴公,闽县人。兄熥,万历间举人。勃以布衣终。博闻多识,善草隶书。积书鳌峰书舍至数万卷。

肇淛,字在杭。万历三十年进士。官工部郎中,视河张秋,作《北河纪略》,具载河流原委及历代治河利玻终广西右布政使。原岳,字汝高,亦闽县人,肇淛同年进士,终湖广副使。

陆深,字子渊,上海人。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一。选庶吉士,授编修。刘瑾嫉翰林官亢己,悉改外,深得南京主事。瑾诛,复职,历国子司业、祭酒,充经筵讲官。奏讲官撰进讲章,阁臣不宜改窜。忤辅臣,谪延平同知。晋山西提学副使,改浙。累官四川左布政使。松、茂诸番乱,深主调兵食,有功,赐金币。嘉靖十六年召为太常卿兼侍读学士。世宗南巡,深掌行在翰林院印,御笔删侍读二字,进詹事府詹事,致仕。卒,谥文裕。深少与徐祯卿相切磨,为文章有名。工书,仿李邕、赵孟俯。尝鉴博雅,为词臣冠。然颇倨傲,人以此少之。

同邑有王圻者,字符翰。嘉靖四十四年进士。除清知县,调万安。擢御史,忤时相,出为福建按察佥事,谪邛州判官。两知进贤、曹县,迁开州知州。历官陕西布政参议,乞养归,筑室淞之滨,种梅万树,目曰梅花源。以着书为事,年逾耄耋,犹篝灯帐中,丙夜不辏所撰《续文献通考》诸书行世。

初,圻以奏议为赵贞吉所推。张居正与贞吉恶,讽圻攻之,不应。高拱为圻座主,时方修隙徐阶,又以圻为私其乡人不助己,不能无恚,遂摭拾之。

王廷陈,字穉钦,黄冈人。父济,吏部郎中。廷陈颖慧绝人,幼好弄,父抶之,辄大呼曰:"大人奈何虐天下名士!"正德十二年成进士,选庶吉士,益恃才放恣。故事,两学士为馆师,体严重,廷陈伺其退食,独上树杪,大声叫呼。两学士无如之何,佯弗闻也。武宗下诏南巡,与同馆舒芬等七人将疏谏,馆师石珤力止之。廷陈赋《乌母谣》,大书于壁以刺,珤及执政皆不悦。已而疏上,帝怒,罚跪五日,杖于廷。时已改吏科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廷陈不为吏,又失职怨望,簿牒堆案,漫不省视。夏日跣坐堂皇,见飞鸟集庭树,辄止讼者,取弹弹之。上官行部,不出迎。已而布政使陈凤梧及巡按御史喻茂坚先后至,廷陈以凤梧座主,特出迓。凤梧好谓曰:"子候我固善,御史即来,候之当倍谨。"廷陈许诺。及茂坚至,衔其素骄蹇,有意裁抑之,以小过榜州吏。廷陈为跪请,茂坚故益甚。廷陈大骂曰:"陈公误我。"直上堂搏茂坚,悉呼吏卒出,锁其门,禁绝供亿,且将具奏。茂坚大窘,凤梧为解,乃夜驰去。寻上疏劾之,适裕人被案者逸出,奏廷陈不法事,收捕系狱,削籍归。世宗践阼,前直谏被谪者悉复官,独廷陈以畦吏议不与。

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乐,益自放废。士大夫造谒,多蓬发赤足,不具宾主礼。时衣红紫窄袖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嘉靖十八年诏修《承天大志》,巡抚顾璘以廷陈及颜木、王格荐。书成,不称旨,赐银币而已。廷陈才高,诗文重当世,一时才士鲜能过之。木,应山人,官亳州知州。格,京山人,官河南佥事。

李濂,字川父,祥符人。举正德八年乡试第一,明年成进士。授沔知州,稍迁宁波同知,擢山西佥事。嘉靖五年以大计免归,年才三十有八。濂少负俊才,时从侠少年联骑出城,搏兽射雉,酒酣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一日作《理情赋》,友人左国玑持以示李梦,梦大嗟赏,访之吹台,濂自此声驰河、雒间。既罢归,益肆力于学,遂以古文名于时。初受知梦,后不屑附和。里居四十余年,著述甚富。

相关内容

偶谭·原文·李鼎> 慎言·原文·王廷相> 笑赞·原文·赵南星> 前闻记·原文·祝允明> 诸子辩·原文·宋濂> 谕对录> 北使录·原文·李实> 新倩籍·原文·徐祯卿> 东朝纪·原文·王泌> 否泰录·原文·刘定之>

推荐阅读

四大文学名著> 唐诗> 宋词> 诸子百家> 史书> 古代医书> 蒙学> 易经书籍> 古代兵书> 古典侠义小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