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红楼梦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四大文学名著 > 红楼梦 >

笔记——红楼马屁榜

*此处,请大家从正面意义理解“马屁”二字,大家可以理解为激励*

A马屁决定成败

元春归省,迎、探、惜、纨、钗、黛众姐妹及宝玉应制作诗,虽然都以颂圣为主,多有述大观园之华丽,比元春为神仙下凡等句,但宝钗的专以拍马为上:

芳园筑向帝城西,华日祥云笼罩奇。(园景,不足为奇)

高柳喜迁莺出谷,修篁时待凤来仪。(比凤凰,尚不足奇)

文风已着宸游夕,孝化应隆遍省时。(比到文风、孝化,大题目)

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再比文藻,在诸姐妹之上)

冯延巳拍五代南唐中宗李璟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李璟、冯延巳都是一代词家,是拍人长处,为正拍法。贾芸拍凤姐“料理的周周全全”,凤姐本以卖弄能干为得意事,是正拍法。

元春刚刚讲过:“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上位者自谦,下位者偏要拍之,是为反拍,宝钗深得此诀。

这还不算,宝钗看到宝玉写道“绿玉春犹卷”,急忙指出元春不喜“红香绿玉”,建议宝玉改成“绿蜡春犹卷”,这是避免拍错马腿的正拍计。(删“自古有之,朝三暮四即是一例。”)又翻出“绿蜡”的典故,喜得宝玉这红色的人不看场合乱捧:“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

元春不喜“红香绿玉”,改了“怡红快绿”,故宝钗从之。宝钗之从,因知元春是贵妃,不可违拗。

宝钗是目标明确的,知道应制诗为何而作。元春亦改“稻香村”作“浣葛山庄”,且看黛玉如何?

黛玉原“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已是大违应制诗的本意。作应制诗本来就是让你应个景,意思意思,哪里是让你展奇才了!元春已经自谦在先,又只命一匾一咏,难不成还真的让你压过头去?黛玉真是搞错了方向,又见没有机会施展,还十分郁闷,只 乱作了一首五律。“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 ”之句,虽有颂圣,但没有拍到点子上。而且“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中,“借”字颇失应制诗的本分,以元春的身份,必然不喜。周济论史达祖喜用“偷”字,以此定出其品格,“借”字也显出黛玉的寄人篱下的心态来,后来咏白海棠又露出“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句子来。

自己的没作好,看宝玉大费神思,恨不得都替他作了,见他有了三首,于是吟成一律,传个纸条给他。黛玉只顾着一气呵成,又把应制的大题目撇在一边。“一畦春韭熟,十里稻花香”,偏犯“稻香”之名。元春倒也自省,指“杏帘”一首为前三首之冠,将“浣葛山庄”改为“稻香村”。但是,硬把上位者的辔头扭过来,元妃能爽吗?

毋庸置疑,宝钗与黛玉的马屁功夫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前者深谙此道,后者门都没摸到。前者不屑好诗,后者不屑马屁。我们就没见过林妹妹有意要去拍谁的马屁,但如此便分了先后。果然过不多久,元春就凭着这第一印象+唯一印象,赐了宝钗与宝玉一般的礼,暗示中意宝钗做宝二奶奶。

B马屁即孝道

父亲死后,宝钗“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秋日,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些针线来。日间至贾母处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半时,园中姊妹处也要度时闲话一回,故日间不大得闲,每夜灯下女工必至三更方寝。”寡母训女多少 存,活现在纸上。

孝道,孔子说无违,孟子说悦亲,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就是“随分从时”,拿时尚的话说,就是PMP,拍马屁,而且是正经马屁。

明白“那上头穿黄袍的才是你姐姐”,明白不喜元妃“红香绿玉”,用绿蜡替去绿玉,是孝。称赞元妃“无甚新奇”的灯谜难猜,是孝。

这孝,引来元妃端午节的赏赐与宝玉的一样,暗有指婚之意。笼着红麝串,也是孝。

本来女孩儿带个镯子、香珠吸引下心仪的男孩也是人之常情,不要说无可非议的,简直是值得赞赏的,不过总有些礼教之徒心怀不满,偏说是配合金锁和冷香丸,勾引 宝玉的道具,自己心里是如何想法,偏说人家心里是这般想法。这里不得不为宝钗掰个谎,说说这红麝串。

细读一遍二十八回便知,黛玉和迎探惜三姐妹都有宫扇和红麝串,宝玉、宝钗多得的是凤尾罗、芙蓉簟,宝钗所笼,根本就是众姐妹连同老太太、贾政、王夫人、薛姨都有的红麝串。既不是宝玉、宝钗独有之礼,口水可以休矣。

贾母给宝钗过生日,宝钗迎合“贾母往日素喜者”,说“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使得贾母“贾母更加欢悦”,是孝。点戏必先“推让一遍”,才点了一折《西游记》,后来又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为着贾母喜欢热闹的缘故,是孝。凤姐约宝钗看戏,宝钗怕热不去,贾母再命,宝钗就答应了,也是孝。

对于宝钗,喜不喜欢不是问题,应不应该更重要。甜烂之食、热闹戏文与我无损,与孝有益,为什么不用呢?

同理,恭维老太太说“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是孝。这孝,引来老太太的当众称赞:“提起姊妹,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要知道红楼梦中,只有别人拍老太太,没有老太太拍别人的,宝钗之拍,功力可知。

宝钗的马屁均名正言顺,又都拍在要害之处,可谓马屁贵不贵多。

C马屁状元

凤姐初出场,就是一场马屁秀。

初露面第一句话“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极夸黛玉美色,实是以往未曾梦见,惊为天人,“真”、“才”二字,见彩。

第二句“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明拍黛玉,近拍迎春、探春,远照元春,而总之为拍老祖宗,一语出而拍五人,凤姐可谓红楼拍派第一高手。

第三句“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贾敏)偏就去世了!”说哭就哭,因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又忙转悲为喜(第四句):“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是黛玉、老祖宗双双讨好的话。

第五句“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仍是一边讨好黛玉,兼又讨好老祖宗。

凤姐的马屁,目标是极清的。尤氏来和凤姐商议怎么办生日的话,凤姐一句话点出:“你不用问我,你只看老太太的眼色行事就完了。”拿着贾母“躲债”、“嫌人肉酸”取笑,又说贾母的钱箱会招钱,有一回回目就叫做“王熙凤效戏彩斑衣”,种种变化,只求哄得老太太开心,才是正理。

单有目标还不够,尚需空手入白刃的手段,看凤姐如何得空便入:

贾母说到小时撞破了头,凤姐不等人说,先笑道:“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大福可叫谁享呢!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贾母错怪了王夫人,探春点醒后又怪宝玉、凤姐不提着。凤姐道:“谁教老太太会调理人,调理的水葱儿似的,怎么怨得人要?我幸亏是孙子媳妇,若是孙子,我早要了,还等到这会子呢。”

有目标,有手段,凤姐怎么能不成为贾府的内管家。

D村言本色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还显得有些拘谨:“来至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来问...”这两“蹭”,极得神理。

转到后门,拉住小孩问得也极在意:“我问哥儿一声,有个周大可在家么?”

待到见了凤姐儿,也是“未语先飞红的脸”,还“扭扭捏捏在炕沿上坐了”

各位看官,千万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这不过是畏惧“侯门深似海”,并非本色。凤姐先告艰难“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刘姥姥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凤姐许了二十两银子,喜的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还大’,凭的怎么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这才是刘姥姥的本色出来,以粗俗的原生态见长,若是文绉绉的,大观园里司空见惯,有什么意思?正因粗俗,往往出意料之外,收奇兵之效。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老练许多,初见贾母,“忙上来陪着笑,福了几福”,口里说:“请老寿星安”哪来一丝扭捏?又编出些村话,见贾母和哥儿姐儿们都爱听,便摸出了门道,有了信心。

等第二日进了大观园,更是了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来搞笑。先是被凤姐“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的插了一头”,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他脸上呢,把你打扮的成了个老妖了。”刘姥姥却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 ,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 才好。”

潇湘馆路滑摔了一跤,爬起来笑着说:“才说嘴就打了嘴。”看到黑鹦鹉,“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待到吃饭,凤姐鸳鸯给她“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刘姥姥便道:“这叉爬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犟的过他。”吃饭前又突然莫名的来一句自嘲“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刘姥姥误认鸽子蛋是鸡蛋,说:“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靠nang一个。”鸽子蛋掉在地上,刘姥姥叹道:“一两银子,也没听见响声儿就没了。”

凤姐开玩笑说银筷子试毒,刘姥姥道:“这个菜里若有毒,俺们那菜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刘姥姥的滑稽和自嘲,还没有达到中国古代俳优谈笑之间,劝诫君主的水准,更近于生旦净末丑中丑角,也就是鸳鸯所说的“女篾片”。

刘姥姥虽不懂大家规矩,但心里跟明镜似的,天降的机会,一张老脸值什么,当然是越丑怪搞笑越好,这般自嘲和滑稽,笑得“众人已没心吃饭,都看着他笑”。不仅把笑话都往自己身上招呼,而且很明白自己的身份,心态颇好,饭后,凤姐鸳鸯赔不是时,刘姥姥说:“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就这样,刘姥姥借着大俗胜雅的马屁,得了无数的银子、衣、药、果、米,收获颇丰。

推荐阅读

西游记> 水浒传> 红楼梦> 西游记白话文> 三国演义白话文> 水浒传白话文> 红楼梦白话文> 金圣叹评水浒> 三国演义少儿版> 西游记少儿版>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