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我说参同契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易经书籍 > 我说参同契 >

第30讲

刚才我为诸位念了一下这一节的注解,这一段很重要。不过不想再念下去,否则耽误时间太多了,希望诸位自己去仔细研究。如果不说修道的工夫,要讲中国文化哲学方面的根据,以及生命科学的研究,这些都是最好的资料,希望大家留意。如能用现在的观念,配合现在的科学与医学的常识,这个内容就更多了,希望青年同学们,不要轻易抛弃了这个文化的宝库。现在顺便再贡献大家一个资料,刚才提到吕纯,他有个《百字铭》,只有一百个字,同这一段内养、内照形躯有密切关系。今天正好讲到这里给大家作个参考,这就是讲“内以养己”,是炼己筑基最好的东西。能背得来,随便讲哪一种学问应用都有用处的。

修道百字铭

百字铭 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动静知宗主,无事更寻谁。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不迷自住,住气自回。 气回丹自结,壶中配坎离,生反复,普化一声雷。 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 坐听无弦曲,明通造化机,都来二十句,端的上天梯。

这是很正统的道家修养方法,“养气忘言守”,第一句话就很难。如何养气?不是练气哦!不是做什么密宗的九节佛风、宝瓶气。各种气功,讲练气是靠鼻子嘴巴的,据我个人统计,有两百六十多种方法。所以人类真会玩花样,就是两个鼻孔跟一个嘴巴漏气的地方,产生两百多种的花样,各家有各家的方法。可是养气不是练气,上次我们提到过养气同养心的工夫,最好是孟子在《尽心篇》上的说法。现在真讲养气,就是要“忘言守”,“忘言”并不是不讲话而已。言语是表达于外的思想,思想是没有表达出来的语言,两者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忘言”并不只是不说话,它包括无思无虑,思想都清净了。“守”就是定的境界。

“降心为不为”,“降心”这两字,吕纯大师是取用《金刚经》中须菩提问佛——切人修行如何降伏其心——也就是问妄想心怎么样宁静下来。把妄想心宁静下来就是降心,好像是用力做有为的工夫。其实这个有为就是无为,有意把妄想心宁静,反而宁静不了;如果是无心,此心自然宁静下来,所以为而不为。

“动静知宗主,无事更寻谁”,这一段吕纯所讲是最高的禅啦!不动心并不是道。禅宗也说“莫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真正修道的人,不但能出世,更要能入世,动静之中都是道。在静中不乱,在动中也不乱;静中也无 事,动中也无事;出世是无事,入世也无事。日应万机,此心无事,在这个时候更寻谁?不要像禅宗参念佛是谁,不要找谁了,因为“动静知宗主”,不迷,不失根本。

“真常须应物,应物要不迷”,一个修道的人,不是跑到深山茅棚里头,躲开了一切叫清净,而是要在入世做人处事之间,保持那个真如不动、恒常不变的那个道心,能够应物处世,自己不迷失本来清净的本。“不迷自住,住气自回”,自然回来的,气自然定了。“气回丹自结”,气住脉停,久而久之就定,佛家讲得定,道家讲结丹了。“壶中配坎离”,人的身体,道家比方像葫芦,密宗拿两重宝盖代表这个肉体。坎离是卦名,“配坎离”其实就是水火既济。这样定久了,身体上起变化,就会脱胎换骨。

生反复,普化一声雷”,整个气脉自然震开了,一来复,地雷复卦()。雷是震卦有震动的现象,佛经常说大地有六种震动,并不一定是讲这个地球物理的地震,有时候是形容身体上六种震动,没有说八种震动,这也是六根 转化。一般密宗、道家修气脉的,这个时候,气脉一下子自然都开了。所以一脉通百脉通,就是讲中脉一通,百脉自然都通了。

当时的境界,“白云朝顶上”,这是道家的形容,就是从头顶开始身心内外一片白光,是有相的光明。“甘露洒须弥”,头顶上自然有一种甘露流下来。这里头还带有道家天元丹的意思。在佛家《禅秘要法》,白骨观第十六、第十七观里头都提到过天元丹。佛也说,修持到这个境界加上虔诚的恭敬心,有成就的天人,自然会给你灌顶。连释迪牟尼佛都吩咐,到这个时候特别要注重营养,要吃好的饮食,而且避开一切人的困扰。到了这一步,要入密室,在不通风的地方,甚至到没有鸟雀声音的地方,一切声音都沉寂了。这个阶段才是道家所讲的,得到天元丹的境界。

到这个时候,“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佛家讲是解脱了。“坐听无弦曲”,就是观音圆通的境界,没有弦哪里有音乐呢?这个音乐是天乐,庄子所谓的天籁之音,不是地籁,也不是人籁。“明通造化机”,这个宇宙生命的根源,万有的根源都知道了。“都来二十句”,最后这两句凑成二十句。“端的上天梯”,这是唐末宋代的土话,现在用白话来说,就是讲真的上天梯了。也就是说,这个人可以升华,超越这个现有的生命。

肌肤润泽了

现在继续《参同契》的正文。“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前面讲到养气的工夫,“内照形躯”,所以我常告诉学佛的同学,好好修白骨观啊!那就是一个“内照形躯”的工夫。为什么观想不起来?因为你三光没有陆沉。“三光陆沉, 温养子珠”久了以后,必然到达黄中通理。什么叫“黄中” 呢?出自《易经》的坤卦六爻,坤卦代表,五行之中 “黄”是中间的颜色。我们民族自称是中国,不是吹牛的, 这个民族是黄种人,任何肤色的民族一跟黄种人结婚,三代之后一定变黄种。第一代眼睛变黑了,第二代头发变黑,第三代连皮肤也变黄了。它是个中和的东西,这叫做“黄中”。 在我们人体,脾胃是“黄中”;在神方面,就是万缘清净、一念不生的境界。到这个黄中通理的时候,在修密宗的人是中脉打通了,气养到充足了,中脉不要求通而自然通了。

“通理”的“理”不是道理,中医书上叫“腠理”,皮肤的细孔叫“腠理”,通理是通这个,不但里面通了,外面十万八千个孔都打通了,都能够与天地神相往来,与天地通气了。

“黄中渐通理”,这个气养到最后得定了,“润泽达肌肤”,皮肤变了,整个人都变得细嫩有光彩,由里面发亮光。大致说来,肌肤外表发亮,归功于上文的养气,但还是外表的。下面告诉我们,“初正则终修”,所以修道最困难就是入手,要认识清楚,开始走的是对的正路,则“终修”,到了最后还是对的。因此我常常告诉大家,最初的就是最高的,所谓最高的就是最基本的,最基本的不对的话,什么都错了。所以学佛修道要讲道德行为,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非常简单的两句老古话,个个都会讲,人人做不到。如果第一步不对,以后修了半天还是不对,你这个中心基本不打好,想求到最高深的成就是不可能的。

像你们又修道又学佛又学密宗,其实我当年也一样,反正有道我就拜。密宗也好,显教也好,我都搞了很久,最后我一道都不道,才晓得道原来还在我自己,我何必外求呢! 可是不先经过那些冤枉路,死不了心。所以现在这些在家出家的同学,想要到外面学,我说赶快去!赶快去!因为我有过经验的,引用憨山大师一句话,是“以绝他日妄想”。你现在趁年轻学完了,将来年纪大放下来去做工夫,外面再怎么闹热,说死了你都不听,因为你都会都懂了。可是啊,话虽如此,以我的经验,就在外面迷糊,永远转不回来的也很多。所以“干立未可持”啊,乱七八糟地学那些枝节,心基本修养没有搞好,光是学了一大堆工夫,最后什么都不是。

―是什么

总而言之,什么是道?老子讲过一句话:“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什么是一?道家有句话所谓“得其一,万事毕”。你真正得到一,一切都成功。什么是得一?其中问题还很多,禅宗后世又来一个话头:“万法归一,一归何处?”

《易经》又说了一个道理,又有一堆问题,“天一生水”, 这个天是指道,不是天文的“天”,是形而上的天。在中国道家看来,这个宇宙地球的形成,同希腊哲学讲的一样,是一股气流在这个空间“嗡……”转起来。不晓得什么原因转起来的,科学家不清楚。转了若干时候,直至液体出来。这个液体慢慢冻拢来,冻起来高的就是高山,低洼的就是海洋,是地质的形成。所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加六是七,这是《易经》的数理。假使我们不加以解释,学死了也搞不清楚。“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实际上是一个科学的理由,讲地球物理的形成,第一个是水。这个水并不是今天所谓的“水”,而是指流动的液体。

譬如我们修道,静定久了以后,津液来了,就像打坐坐得好,口水来了,实际上是脑下垂体荷尔蒙的分泌,我们一身都有荷尔蒙。医学上现在晓得一两百种荷尔蒙,一点点荷尔蒙注射下去,人的个都可以变了,也可以男变女,女变男。道家所讲的“金液还丹”,是可以长生不老的,也就是脑下垂体的荷尔蒙。我们借用今天的科学讲穿了,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我的话靠不住,现在的科学也靠不住,我只是拿现代科学所知道的范围,做一个说明而已,科学将来还会再进步的。

在脑里头大脑小脑之间,有一块间脑,医学科学家还没有答案,还在研究,那又是荷尔蒙问题了。所以“金液还丹”、“玉液还丹”是讲荷尔蒙。为什么打坐咽口水有好处呢?口水多胃病就没有了,现在医学都晓得,治疗胃病最好的是自己的口液咽下去。我们小时候,手破了流血,乡下人舌头一就行了。现代知识分子看到会笑的,尤其是外国留学回来的,说中国人老土啊!现在看来一点都不土。乡下人在田里割草流血了,把那个烂泥巴抓来一敷一擦,嘿!就好了。后来才晓得烂泥巴里有盘尼西林,又杀菌又消炎。

我在边疆也有过经验。有一次,我带的兵很多传染到一种病,医官都没有办法治。有人告诉我,偏僻山里有个修道的会治。我的呀!看他那个样子,我还真可以当他的老师。但是据说他能够治这个病,我只好跪下叩头,还送了很大的礼。他告诉我用“曲螬”就行了,就是蚯蚓。把蚯蚓挖来放在碗里,白糖一把放下去,然后喝那个水就好。我将信将疑,回来就叫勤务兵挖蚯蚓放在碗里,白糖一放,蚯蚓化掉了,都变成泥巴,过半钟头泥巴沉淀了,上边变清了,什么病都治好了,原来蚯蚓里头都是盘尼西林。你说老祖宗这个科学哪里来的?你能说不科学吗?绝对科学。

有人问,端午节为什么擦雄黄?消毒呀!因为端午节湿度最高,是培养细菌的温,艾草呀、放鞭炮呀、擦雄黄呀、喝酒吃大蒜呀,全是杀菌的。细菌是鬼嘛!古人不告诉你这个理由,他说赶鬼,这些鬼赶跑了就没有事啦。这个道理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你告诉他那么多理由, 他仍然没完没了问你,没有时间给他讲,照着这样做就对了。

如何能得一

所以讲到“一”,“天一生水”,一是什么?“得其一,万 事毕”,修道学佛讲打坐得定,定是专一,从专一开始。佛也说过“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要成道很简单,能够得一,无事不办,可惜大家做不到。

“一者以掩蔽,世人莫知之”,就是一言以蔽之,只有一句话,他说,世上的人都不知道。他这句话说了等于没有说!你看看这个文字,魏真人不是开玩笑吗?就是说,你们不懂,不懂什么是一。因为一的境界是专一的工夫,如果我们要讲理论,这个一字的哲学,可以写一部专书。

现在参考朱云人的批注,他的确有独到之处,非常好。他的批注说:“此节,言炼己之功,在乎得一也。”所以百日炼己筑基要得一。“《度人经》云”——这是道家的经典,“中理五炁,混合百神,可见中黄丹扃,为万化统会之地。譬若北辰居所,众星自拱。学道之士,从此温养子珠,勿忘勿助。”孟子云:“心勿忘,勿助长也。”孟子传你的口诀最重要的就是勿忘勿助。我们打坐修道,勿忘勿助就是不增不减。但是我们做工夫不是在那里增,就是在那里减,所以做不好。

这个“一”向哪里找?你不要去找!打坐两腿一盘,这个时候很定就是一。到后来,你只要加一点点,手也摆好腿也盘好,心想这个时候我要打坐了,完了!已经是二了,不是一了,接着就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来了。 所以大家要静,什么时候是静呢?你不需要求静,只像是想要休息一下。休息还不简单吗!说休息就休息,如果说,格老子我要休息啊!那已经不休息了,已经多此一举了,就不能得一。

“久之神明自生,渐渐四通八达,身中九窍百脉,三百六十骨节,八万四千孔,一齐穿透,自然光润和泽,感而毕通。即易所云,美在其中,而畅于四肢也。故曰,黄中渐通理,润泽达肌肤。丹道有初有终,有本有末。初者炼己,下手之功。终者入室,了手之事。”最后要闭关“入室”,到了房间密不通风,内外隔绝。所以道家真到了闭关,就是要 “了手” 了,在要成功之前,只差最后一点,必须要隔离人事跳出去。

“初如木之有干,本也。终如木之有标,末也。然须知最初下手一步,便是末后了手一步。” 一点没有错,最初的就是最后的。所谓“但得本莫愁末”,这句是禅宗永嘉大师说的。“初基一步,便踏着正路,从此循序渐进,修持之功,自然节节相应。原始可以要终,即本可以该末矣。故曰,初正则终修,干立未可持。然则孰为初?孰为本?要在一者而已。”什么是一?“未生以前,惟得一则成人”,就是一念动了,来结胎了,结了胎有生命了,“有生以后,能抱一即成丹。

道家这个哲学,据我的知识范围,全世界人类的学问,只有中国讲这个。这一句话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讲,其他国家没有这个文化。道家认为自己这个生命里头,可以再产生一个生命,人自己本身可以生出一个东西,因为人本来是有这个功能的。

—产生一切

人自己的神如何另外产生一个生命?这个道理我们再参考一个数据,这很妙。佛经讲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我们都在欲界的下层,是太系统下的,太系统以上的还有好几层,都属于欲界。欲界的生命,是靠两结合,有的行为才能够诞生生命,两的结合叫交,欲界下层是交。欲界上层还有男女两眼相视一笑就怀孕了!有的是男人怀孕,所以呀男女平等,女赶快到那边去!那是真平等。那么男人生孩子怎么生呢?头顶裂开生出来的,差一点从肩膀这里出来。全世界人类文化,讲天人之间,没有第二家像佛讲得那么详细。

色界没有欲,有!那靠什么交呢?气交。还有,无色界是神交,连两个相视一笑都没有了,自己意念一动就有化身,也不从男的生,也不从女的生。所以我叫你们研究“三界天人表”,你把佛学的生命道理研究清楚,你就懂得修道了。

道家这个原理也是这样。我们的生命很可怜,任由它衰老、死亡,真可惜。道家说,懂了方法修持,生命本身可以

放下,另外产生一个新的生命,永远不死。即使再死一个,又可以生出来一个,生生不已,都做得到!这个叫做“能抱一即成丹”,就是把、气、神凝合。

“盖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顺去生人生物者,此一也。”顺着自然是欲界的道理,像我们生人是顺着来的。“而三返二,二返一,一返虚无,逆来成圣成仙者,亦此一也。”道家告诉我们,路子倒转来走就成仙。其实佛家虽不讲,也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道家说还补脑,长生不老。据我的研究,人衰老,第一是头脑老化,脑下垂体不老的话,眼睛不会老,脑下垂体有如此之重要。你看那个不老的人脸上没有皱纹,他这个脑袋越来越长高了。所以南极仙翁长着像个冬瓜一样的脑袋,实际上是把皱纹向后面拉,脑袋长充实了,脑下垂体荷尔蒙足了。普通老化的人,你看那个额头就矮了,皱纹越来越多,因为头脑衰退了。很多老朋友讲,老了记忆力衰退了。我说,你们是不努力,我现在越老反而觉得记忆力越强,比年轻读书时还要强一点。为什么呢?你们不是记忆力衰退,是自己觉得老了,这种心理衰退是最可怕的事。生命是可以拉回来的,这是我们文化最宝贵的发明,希望你们每一位都长生不老!


推荐阅读

周易> 易经系辞> 易经杂说> 易传> 白话易经> 梅花易数> 易经入门> 易经的奥秘> 易经系传别讲> 东坡易传>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