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话说中庸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诸子百家 > 话说中庸 >

04讲(2)

所以下面引用自他不二,“嘉乐君子”,“嘉”是好的,“乐”是快乐,和睦、和乐;“嘉”是平安的,这个人个嘉祥,吉祥的、快乐的。这个君子之“宪宪令德”,两个宪。“宪”就是高高的、至高无上的,很明显地摆在那里是“宪”,至高无上的、明显的、不可变化的,了不起的,形容好的德行。

“宜民宜人”,古诗很简单,一个字、为什么你说四个字一句啊?因为古文、中国文字,一个字代表了好几个观念,拿白话文一翻译啊,好几个字代表了一个观念,因此一个字翻(译)开来就一大堆了,此所以今古的不同。那么今古为什么不同呢?那个时候没有发明印刷,也没有发明纸张可以写,我们的文字(是)祖先们拿东西来刻字,刻在那个石头上,刻上什么?他只要把这一个字这一个代号摆在那里,这个观念一看这个就清楚了,很多的观念就清楚了。所以他说的“宜民”,就有好几个观念;“宜人”,也是好几个观念。就是说你把自己的行为、学问、道德修养,“宜民”,和于真正的人生,“宜民”就是这个意思。这个就叫人。“宜人”,不但自己和于真正的人生,人与人之间、对朋友对社会大家都知道你是个好人、了不起。

“受禄于天”,他说这个样子,自助而后天助,鬼神也好、天神也好、菩萨也好,他自然,因为你的电感跟他俩相应,自然会受禄的;那么才得到保佑,就是本省话“保庇”,保庇就是庇佑,这都是古音,他自然得到保佑。所以你要求菩萨、上帝、佛啊哪个保佑你,你不如求自己保佑自己。“受禄于天”,你自己要正己而不求人。

“保佑命之,自天申之。”刚才解释了这个“申”,上下这个电感就通了,你的头脑、心里的这条电线、这条天线,跟上帝、菩萨的那个天线就接上了。“申”者,上下通也,“自天申之”,那么因此说,中庸之德要见道、修道而到行道,行道最后行到大舜一样,贡献于国家天下,功在万古、功在万代,他什么都不要,那就证到“空”了,自己走了,到了一百多岁了,嘿!飘然而去,修仙去了、修出世道去了。

故大德者必受命

因此说真正做到大德、圣德,我们佛教,后来用写信给你,“某某大德”,“大德”就是来自于这里。可我们是小德,不应该称大德。大德者必受天命,什么是“天命”呢?感,天人之间的感,自然得到这个感应。

现在我们《中庸》是第十八章,上次讲到第十七章。十七、十八、十九同二十章差不多一个观念是连带下来,讲道之用。我们千万要记住,十六章是讲到鬼神之事,在中庸儒家所谓提到鬼神之事啊,就是宗教的形而上道,由道体而讲到用,那么这个道理也就是证明我们上古文化儒道两家不分家的,都是有一个共同点,讲到道,见道而后修道,修道跟行道是入世的,见道以后修道、行道是入世的,在哪里入世?在人道上。与佛家不同,佛家始终是走出世的,出世以后也讲入世,所谓大乘道菩萨道,大乘道的菩萨道最后还是归到形而上的出世上面,这两个在形式上不同的地方。当然他的最高究竟处是相同的,不过最高究竟处相同很难讨论了,那么就要牵涉到佛学方面去了,那我们不想讲儒家的东西太牵涉到佛家去。大致上有两个做比较的,至少可以告诉我们,在人道的用上,儒家的基础是稳当的、切实的,而且儒道两家的神是一样的;如果做三家的比较,他是大乘道入世的真正菩萨道的神,比佛家的有范围、有立足点、浅近,而容易一步一步去做去。

上次讲到大孝,孝道的道理、天人的关系,所以自己保佑自己,而后再到形而上道上天的保佑,那么提出来一个榜样是大舜。大舜的历史我们上次说明过,他的遭遇出生在一个破碎的家庭,父母的虐待他是父母的不对,兄弟的虐待他(是)兄弟的不对;他没有觉得父母兄弟不对,始终是尽自己人子的本分,所谓“素其位而行之”,那么因此以一个普通种田的老百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做世界上第一人,但是他的道德修养没有认为自己是第一人,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一个最平实的榜样;也就是公天下的时候一个榜样;也就是做人、一个人从什么都没有凭藉、没有依靠,而遭遇种种的挫折与痛苦,自己如何站起来,不但是功业站起来,而且使自己成就为入世而又出世的圣人。

那么现在开始第二个榜样,是讲父母也好、家庭也好、儿子也好,那真是我们上次讲到一样的(不晓得是讲到《老子》还是讲到《金刚经》提到的):“父为宰相子封侯,我在堂前翘起腿”,比这个还要好的,而讲一个非常良好的家庭出身,但是遭遇时代(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时代,形成中国历史“家天下”的最高的榜样,这是谁呢?就是文王,他在我们这里又树立一个典型,那么现在就开始讲这一段。

子曰:无忧者,其惟文王乎!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父作之,子述之。

这是孔子的赞叹,人生的成功那真是没得遗憾;这个“无忧”不是表示无忧无虑,就是没有遗憾,做人做到这样一辈子没有遗憾,那么拿在历史上一个典型、一个榜样,恐怕只有周文王。周文王跟大舜不同,大舜没有凭藉、没有依赖,绝对一个平民,自己站起来,刚才提到过所谓“贵为天子,富有四海”,最后还道德成圣人,超越于这个物质世界,得道。文王也是一样,但是文王遭遇与他不同,周朝的上辈是姬氏,那么说来文王的祖父、父亲都是历史上的名王而兼圣王;名王是功业,圣王是道德的成就。文王的父亲是王季,也是历史上的圣王,那么有王季的基业的基础,而他自己道德好、学问好。所以我们晓得中国文化里头的宝典,也就是文化的中心的文化《易经》这本书,就是他在坐牢的时候注解,所以叫做《周易》。《易经》有很多、有好几种,有《归藏》、有《连山》,我们现在普通留下来的是《周易》,《周易》就是周文王开始注解,他的儿子周公又跟着注解,最后孔子又加上注解,所谓易更三圣。

那么周文王他当时遭遇的领导他的帝王,是我们历史上有名的暴虐的皇帝纣王,所谓桀、纣都是很暴虐的皇帝,而这些皇帝们有个共同点:学问都很好、文章好,暴虐的皇帝,绝顶聪明,拿后世来讲,诗词歌赋、吹的、玩的、唱的、跳舞的、武功样样都是第一。像历史上写的殷纣王,“疾逾奔马”,他跑步马都跑不过他;“手捉飞禽”,鸟飞过来,他那个气功一来就把它抓下来了;“生裂虎豹”,老虎两条腿被他拿到可以撕得开。所以历史上许多的所谓暴虐的皇帝,他的能力、聪明都是超人一等,超人一等容易走上(暴虐的路子),他眼睛里头根本没有人,没有一个人值得看得上的,所以欠缺了道德修养就要走上这个路子。我们只晓得历史上桀、纣都是最暴虐的皇帝,但是你研究一下桀、纣,他自然会使他暴虐起来,这么一个人物,没有一样别人可以跟他俩比,他自然看部下看老百姓都是笨蛋,这些人他觉得像一个蚂蚁一样,这些没有用,当蚂蚁捏掉算了,养成了这个格。

文王遭遇这么一个皇帝,所以对他有怀疑能够把他关起来。周文王在牢里(文王也是一方的诸侯哦),没有怨天、没有尤人、没有埋怨,著书,就是推演这个易经八卦。当然历史上写的,那么后来纣王还测验他的(修养和神通),大家都说他是圣人,一定修养很高,有没有这样高的修养?把他的大儿子拿来杀了,杀了以后剁成肉酱,还送来请他吃。——你既然修养道德好,而且又懂得易经,能知过去未来,我看你晓不晓得这是你儿子的肉?——周文王当然知道,眼泪都不能掉哦!面孔给他不知道哦!这个地方是(个)问题,不大是道德的修养,只好是拿佛家讲是最大的忍辱,不然很成问题——吃下去!把自己儿子的肉吃下去。所以纣王放心了:“人家都说他是圣人,什么事情有神通都知道,他连儿子的肉吃了都不知道!”——其实文王知道,所以《封神榜》历史的小说上说,文王等到监视他的人走了,想起那个伤心、吐出来,那个肉说是变成我们现在吃的兔子,我们现在这个长耳朵的兔子,就是文王的儿子伯邑考的肉变的。所以这是历史上故事与神话,故事神话不是完全编的呦,有他的中心思想的道理。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不能够脱离开那个神话的故事哦!你当故事听,(只是听)着玩的。你当成文化哲学来研究,它就是另外有高深的意义与道理还可以参悟出来。

那么这里讲到文王“以王季为父,武王为子”,武王就是(文王的)第二个儿子,所以后来继承文王的志向把纣王推翻了,也替哥哥报了仇了。那么周公是武王的弟弟,这三个都是兄弟呦。实际上文王有百子、一百个儿子,实际上九十九个,后来《封神榜》上给他添了一个,好像同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蹦出来一个干儿子,叫雷震子,有翅膀的、会飞的。所以后来《封神榜》上中国的像前两天下雨、打雷就是周文王的儿子雷震子管的,雷公。

那么,“以王季为父,以武王为子”,那么上面继承,承先启后。“父作之”,这个“父”是代表他的上代,历代的道(德政治)[断录]。“子述之”,他的儿子武王的武功推翻了纣王,建立了周朝,尤其他的弟弟周公,所谓姬旦,他建立了中国文化这个基础,我们几千年来孔子所述所集成(继承)的就是周公周代的文化,从上代下来。他讲到周武王“武王缵大(tai4)王——”,有些本子“大”字上面右边这个角上打一个圈圈,实际上这个字念“太”,不要把这一圈看成一点,就变成“犬”王了,就错了。“大王”就是曾祖父辈,讲文王的父亲“王季”在武王应该称他是祖父了,曾祖父在文字上中国礼貌就是“大王”,——“王季、文王之绪”,文王是武王的父亲,他的祖父就是“王季”,他的曾祖父就是“大王”。三代的,要注意呦,他说武王之所以成功,为周朝的历史上划时代的三千年以后影响的名王,文化的建立、道德政治哲学基础的建立,使中华民族建立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不是偶然的,上代有三代的基础,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第一流的名王,有道德学问都到了极点。所以这句话我们普通念书很容易把它念过去,“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这个“缵”字不是赞叹,绞丝旁这个“缵”,他能够承先启后担负得下来,这是非常难的呦!

譬如你看社会上很多人家庭父亲创业、祖父创业,儿子嘛擎下来就比较玩这个财富,到孙子啊差不多开始就玩,要败了,所以“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能够继承祖宗之业、成绩而发扬之光大之,非常难的,况且在文化道德上发扬光大是很难。所以中国的古文就是这么一句话,你要会读才晓得他这一句话的语意、文字后面的意思包含是什么,不然你照文字一看很简单嘛!就读懂了,一点味道都没有,就是一种恭维的话。你把它透过了这个文字后面,透过了这个纸的后面,一看,我们一读的时候啊,汗都要流出来!不一定我们做得到。假使在座你不管男同学女同学,你是武王,能不能做到?是个大问题。所以他说:

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显名;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

他讲过文王以后,讲到他的儿子武王,孔子提出来。刚才说到,他能够继承祖先的文化的基业,事业的基础,道德文明发扬而光大之;发扬光大很难!然后他三代,曾祖父、祖父同他的父亲,只讲政治道德、做人的道德,没有侵略过人家,而到武王的时候“壹戎衣”起而革命,推翻了纣王这样暴虐的皇帝,所以起而革命,所谓是青年一代起来。但是你要知道哦,青年也七八十了,武王起来,姜太公这(些人)都七八十了,因为上古人寿命长,周文王都活到一百多了,但是在百多岁人看来,这个后辈不老实,还起来打仗,呵,就是这样,他七八十了。所以“壹戎衣”,以军事手段来改革这个时代的混乱,来平息时代的灾难,推翻了纣王,所以“壹戎衣”。

所以你们念诗像中国的古诗,大家都晓得李白、杜甫的诗好,杜甫有一首《过昭陵》(杜甫是唐朝人,他当然没有见过唐太宗了),就是到唐太宗的坟前面过,有一首诗:“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开头两句话气派很大,那么来源哪里来呢?所以读中国的文学你要写好必须要多读书,“一戎衣”这个话,就是《中庸》这里头出的。“风尘三尺剑”,讲唐太宗就是同汉高祖一样,汉高祖提三尺剑斩白蛇而起义,老百姓起来,尊为天子,富有四海。唐太宗不然哪,他不是老百姓,他父亲李渊已经威望很大,所谓已经是独霸一方的人物了,那么他是世家公子起来,然而他的功业跟汉高祖俩差不多啊,所以“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这个“一戎衣”就是说,后世的所谓帝王的功勋、天下是打来的。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两个阶段,所以讲王道的天下、周朝以前的三代以上是道德修持来的、修来的、修行来的;三代以下的天下是功业来的,这个功业就经常包含了有“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所以天下是打来的,这个完全不同。所以讲“武王缵大王、王季、文王之绪,壹戎衣而有天下。”结果成立周朝的王朝、政权,身死以后(本身死了以后),“不失天下之显名”,历史上永远不但是名王,(而且)是圣王,“尊为天子,富有四海”,贵到了为天子,除了上帝、上天以外,世上第一人。“富”,做帝王的四海以内一草一木都是他的财产,家天下的都是私有财产,这个是“富有四海”。

“宗庙飨之,”他的祖宗沾他成功的光荣,后代的子孙,周朝武王同周公两兄弟建立这个政权文化为基础,所谓普通讲八百年天下。历史上周朝政权八百年、七百多年,汉朝只有三百多年、四百年,唐朝也三百多年、四百年,朱元璋(明朝)是三百年,宋朝是半壁山三百年,清朝也三百年(实际上两百七十多年),元朝在中国是八十年,所谓五代啊、六朝啊,大家玩了十几年二十年三、五年的都有,那个不算数,只有周朝八百年的天下,差不多一半以上是安定中,这实在是了不起的一个历史。

武王未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斯礼也,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

他说周武王没有起来革命以前,还没有说推翻了纣王而当皇帝,中国文化已经他的弟弟周公开始起来研究了,已经完成了文王(他的父亲)、武王(他的哥哥)这个德业他完成了,追述——中国上古文化一直到周朝的上代——曾祖父、祖父跟文王,“上祀先公”,后来当了皇帝以后,两兄弟有天下以后,以“天子之礼”制造了周礼,奠定了中国文化宪法里头的宪法,文学里头华之所在,这部《礼记》。所以我们小的时候念书,说一讲到礼貌,“哎,周公之礼呀!”周公之礼代表很多,现在人好像只把结婚叫成“周公之礼”,其他的不是。周公之礼很多啊,礼貌、礼仪等于佛家的戒律一样,多得很。

“达乎诸侯、大夫及士、庶人。”那么上至当皇帝必须受这个礼法文化的规范,守法;下面到各个的诸侯,以及诸侯下面的卿大夫,就是大臣、宰相;一直到士、庶人,知识分子一般老百姓,上下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个文化的神。这个文化的基业是周公集中地制订,是孔子孟子继承发扬,文王、武王、周公这个文化的系统,所谓是中国文化。所以讲尤其是古人注重于“丧礼”,为什么中国人非常注重丧礼?其实外国人也注重,不过两个形式不同。中国人注重丧礼呀,和注重祖先的传统,所以我们叫传统,一代一代传下来,这个生命由祖先再一代一代下来,所以要讲孝道;祖先的最初就推到形而上天人乃至鬼神,向上面走。

所以我经常跟西方外国的同学们讲笑话,我说你们讲的“十字架”是断了架的“丁字架”诶,上一代不管的,长大了不管父母了,更不会管祖先,你这个十字架就是到父母下面子女,下面有,旁边也没有、兄弟姊妹不管,个人独立,所以你是个“丁”字的架子。中国文化是个“十”字架,上至父母祖宗;你们(也)有上面啊,上面有上帝,上帝跟你两个距离很远的。中间我们中国人搭了一个桥,由父母祖宗一直上去,那么人跟天可以接上的,这是个完整的十字架;实际上还不只十字架,十字架还加一个圆周,再加上佛家、道家的观念,中间是十字架外面是个圆周,无所不包。

那么所以中国注重这个丧礼不是偶然的,人家西方人第一个,过去几十年,现在你们很少听见的,研究中国文化说中国文化是很好,但是有个大缺陷,这个民族他没有宗教信仰。有啊!他多神教。封泰山呀、拜土地呀,河有河神,山有山神,走路有路神,茅莳有厕所神,睡觉的房间有神,养猪猪栏里头也有神,那里做扫把有扫把神,什么都有神,多神教。说没有宗教,其实他们没有研究中国文化哦!祭祖,对于祖宗父母死后鬼神的承认,他就是一个现实的宗教,所以他不需要另外摆一个宗教的形态。因为其他的国家民族的文化,不大讲祖宗子孙这个关系,必须要另外找一个悬空的的信仰,宗教思想,所以其他国家、民族里头宗教的形态发达得自然久了。中国文化里头不需要在生活的外面发展另外一个宗教,他本身就是宗教。尤其他的礼仪,礼仪就是宗教的意思,生活中的都有了。所以他现在讲丧礼,就是宗教的神这个意思,他说所以周公建立这个丧礼:

父为大夫,子为士;葬以大夫,祭以士;父为士,子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这是古代的礼,也就是戒律、宗教家讲的戒律,非常严格。他说假使父亲是大夫,(不是当医生,现在把医生叫大夫是后来的事,古代大夫譬如现代的官职位,政府里头部长以上,不管是行政院长或者是宰相,差不多都是大夫、相,大夫这个官位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准。大夫之下就是“士”,士也分好多等,大夫也分好多等。换句话大夫就是帝王前面或者诸侯前面高政府里头的高级干部、高级的政府的首长,大夫是等于后世讲功名的职位,不是官位,官位是职务了,大夫是官阶的名称。)父亲本身的官阶是大夫,儿子呢没有到这个地位,是士。上古的士,青年才俊,一个乡村、一个邻里,十个青年里头自由地推荐,不要说平常要加以考察,学问道德好、能力强就提出来为士,慢慢地经验上来。那么这个士的阶级就是比较是初步的基本的干部,官阶上差得很远。

推荐阅读

庄子讲记> 话说中庸> 道德经释义> 道德经直译> 道德经解读> 鬼谷子白话文> 中庸白话文> 孔子家语> 论语别裁> 鬼谷子>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