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教育故事
目录
位置: > 故事会 > 教育故事 >

曾国藩教女

曾国藩曾将全家人召集起来,把他为家人制订的“功课单”当众宣读,每人发给一份: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属(食事)。己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中饭后:做鍼黹、刺绣之类(细工)。酉刻:过二更后,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吾家男子,于看、读、写、作四字,缺一不可;妇女子衣、食、粗、细四字,缺一不可。吾已教训数年,总未做出一定规矩,自后每日立定功课,吾亲自验工。食事每日验一次;衣事三日验一次,纺者验线子,绩者验鹅蛋(即纱绽);细工五月验一次;每月须做成男鞋一双,女鞋不验。右验功课单,谕儿媳、侄妇、满女知之。甥妇到日,亦照此遵行。

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曾国荃带湘军主力轰开南京太平门,以八百里快传向曾国藩报捷。太平天国失败,清政府对曾国藩不升反降,只给他一个两江总督做。许多老百姓,特别是湖南人都为曾国藩不值。曾国藩却反以他的九弟曾国荃打开南京纵兵抢掠为由,请求清廷罢去曾国荃的巡抚之职,让曾国荃称病回乡。曾国藩深恐一家功名过甚,清廷猜忌,富贵不保,晚节有亏,于是处处表示谦退。

还是在戎马倥惚的岁月,他的大女儿出嫁,曾国藩百忙中出时间给女儿写信,千叮咛、万嘱咐,叫女儿嫁到丈夫家后,千万不能摆出大家小姐的威风来,他讲夫妻间要恩,家庭要和睦,如果你端出一副大家小姐的架子,还谈什么夫妻恩,家庭和睦,还谈什么幸福。

曾纪芬是曾国藩的么女,按照湖南话,大家都叫她“满小姐”,生于清咸丰二年春天。这时曾国藩是礼部侍郎,地位虽然尊贵,生活却过得十分清苦。有限的俸银,除了养活一大家子人口外(曾国藩的原配欧夫人,育有三男六女),还得不时寄些银钱回乡,或捎些东西回家孝敬父母。住在北京贾家胡同的曾纪芬穿的都是姐姐们留下来的衣服,曾国藩对她从不给予特别的宠,从小就培养她艰苦朴素的品

曾纪芬的婚事,先是曾国藩的染病,再由于曾国藩的去世,一直拖到光绪元年九月进行,这年曾纪芬已经二十四岁,丈夫是湖南衡山的聂家,带去的嫁妆中就有曾国藩发给她的“功课单”。

论门第,聂家老太爷不过是个知县,与曾国藩一等侯爵、总督、门生部属故旧半天下相比,自然有天壤之别。聂家对这来头奇大的媳妇,自然是小心侍候,不敢怠慢。曾纪芬秉承父亲的勤俭美德,丝毫不敢展示大家干金小姐的娇纵习惯,相夫教子,侍奉翁姑,和睦亲邻,作得中规中矩。

曾纪芬的丈夫聂仲方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再加上曾国藩的影响,追随过曾国荃、左宗棠和李翰章(李鸿章的弟弟),一直埋头苦干,勇于任事,经过多方保荐,先从江苏省苏松太道的小辟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再升浙江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再迁护理江苏巡抚,再迁安徽巡抚、浙江巡抚。由于江浙一带比较富裕,便有人在朝中告状,说聂仲方贪污受贿。曾纪芬立即用父亲的事情劝说丈夫,聂仲方辞官回乡,学得谨慎的为人之道。

曾纪芬一直记着父亲曾国藩对她讲的话:“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盖子孙若贤,则不靠父辈,亦能自觅衣食;子孙若不贤,则多积一钱,必将多造一孽,后来佚作恶,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吾辈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勤俭二字,别无他法。”

曾纪芬自奉俭约,即使后来年纪大了,每届大寿,子女想送些珍贵的礼物来,都一定会被她阻止。曾纪芬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即使对已经成年的子女,仍随时耳提面命,管束查察,从不疏忽。她说:“教导儿女要在不求小就而求大成,当从大处着想,不可娇过甚。尤在父母志趣高明,切实提携,使子女力争上进,才能使子女他日成为社会上大有作为的人。”她的儿子聂云台长大成人,不再步入政界,而是经营工商业,开办银行,经营航运,开发矿产,从事纺织,凭着经营之才,成为上海炙手可热的大财

进入民国以后,聂家移居上海,在威赛路筑园建屋,聂仲方已经去世,曾纪芬也已六十岁,自号“崇德老人”。她把曾国藩的那套修身养功夫发挥得淋漓尽致。起居定时,饮食以三餐为主,以素食为主,不饱不饿。饭后走一千步,每天睡前用温水洗脚,即使是数九寒冬,也把双脚露出被外,不大喜大悲,一直到九十一岁死时还耳聪目明,神智清楚。

曾纪芬一直到临死时,每年必恭书曾国藩的“伎求诗”数遍,从一笔一画中,仔细涵濡父亲的德行恩泽,也反映出她为什么叫“崇德老人”的原因。曾纪芬的书法得自父亲的真传,颇见功底,当年北京、上海一带,像样的家庭都挂有她的墨宝。她的书法笔正谨严,骨肉停匀,反映出她居心仁厚,是世上少见的有福之人。

【大视角】

虽得大起大落,却得善始善终,实属不易。追根溯源,必定归因于家教之严、自律之强与待人之和。一生如此,纵使坎坷不断,亦足以自在而洒脱。

推荐阅读

日本民间神怪故事> 财富故事>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一人讲一个鬼故事> 100个恐怖故事> 灵异故事> 营销故事> 儿童启迪故事> 公主童话故事> 爱国故事>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