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民间故事
目录
位置: > 故事会 > 民间故事 >

招牌该给谁

招牌该给谁

作者:裴文兵

比比孝心

徽州城里有一家叫“满堂春”的糕点作坊,一向生意兴隆。最近,作坊主人刘掌柜有了一件烦心事。

刘掌柜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名叫刘家继,小儿子名叫刘家承,都已二十多岁。自古以来,兄弟大了要分家,而且,刘掌柜知道自己年事已高,到了该将生意交给儿子的时候了。让他感到烦恼的是,家产可以一分为二,但“满堂春”的招牌却只有一块,该将它交给谁,他实在是心里没底。

“满堂春”作坊里,有一位三十多岁的伙计,名叫鲁秋生,他不但勤快,而且脑子灵,深得刘掌柜的信任。刘掌柜的烦恼没能瞒过鲁秋生的眼睛,这天,刘掌柜正紧锁眉头,鲁秋生道:“掌柜的,您何不将招牌传给最孝顺的儿子?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刘掌柜不禁眉头一展:鲁秋生的话有道理!可随即,他又为难起来,两个儿子都很孝顺,实在难以分高下。鲁秋生又道:“掌柜的,您何不出个难题,试出他俩之中,到底谁更孝顺?”

刘掌柜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办法,于是,他对两个儿子说,他想吃些梅子和桑葚。两个儿子立马上街去买梅子和桑葚。可他俩找了一圈,却没能买到一颗梅子和桑葚。他俩为啥买不到呢?因为时下正是五月,桑葚的成熟时节是四月,此时,桑葚早已下市了。梅子的成熟期是六月,远远未到上市的时节。

见两个儿子空着手回到了家中,刘掌柜不住地摇头叹息。刘家继道:“爹,您别着急,我明天便出门去给您寻找梅子和桑葚,一定让您尝到它们。”

刘家承也说:“爹,我明天也出门去找寻,定将梅子和桑葚带回家。”

第二天一早,刘家继和刘家承早早出了门,分头赶往乡下寻找去了。望着他俩急匆匆的背影,刘掌柜得意地笑了。他早就盘算好了:虽然两个儿子肯定寻找不到梅子和桑葚,但谁更晚回家,哪怕只迟一天,都能说明他最肯花时间,都能说明他寻找得最为用心。

第十天上午,刘家继回来了。他一进家门,刘掌柜便想:既然大儿子先回了家,那么只要小儿子今日没回家,那块“满堂春”的招牌便是他的了!

刘掌柜正在心里头嘀咕着,却见刘家继从怀里掏出了一只小布袋,打开,道:“爹,您看这是啥?”

刘掌柜伸头一看,只见袋子里装满了一种圆溜溜、黄澄澄的果子,不是熟透的梅子是啥?他不禁大吃了一惊:眼下,离梅子上市的时节还早着呢!这些熟透的梅子是从哪里弄来的?

刘掌柜正在疑惑,刘家继开口说,他走过了一村又一村,一路打听哪里有成熟的梅子,哪里有桑葚。可一直没能打听到。两天前,他走进一座村庄,忽然发现一棵树上挂着满树熟透的梅子。主人告诉他说,那棵树上的梅子,每年都比别的树上的梅子早一个月成熟,想来,它肯定是一种很少见的早熟的品种。刘家继惊喜之余,买下了一小袋子成熟的梅子。为了让父亲尝上鲜,他顾不上去寻找桑葚了,连忙往回赶。

刘掌柜尝起了梅子,正尝得起劲,忽然,一个人走进屋来,刘掌柜抬头一看,那人竟是刘家承。这兄弟俩一前一后回来,相隔不到半个时辰。

刘家承也从怀里掏出一只小布袋,打了开来,袋子里竟装满了桑葚。这个时节怎么可能找到桑葚?刘掌柜惊讶得张大了嘴,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刘家承说,他到了乡下后,到处打听哪里有桑葚和成熟的梅子。两天前,他在一处深山之中,见到了一片桑树林,枝头挂满了或紫或黑的桑葚。主人告诉他说,那片大山之中,常年云雾缭绕,气温比别处低,因此,山中的季节变换比别处缓慢,那片桑树林每年都比山外的桑树迟一个月挂果、落果。刘家承买下了一袋子桑葚,为了尽快把那些桑葚带回家,他没有再去寻找成熟的梅子,而是赶紧踏上了归途。

吃着梅子,尝着桑葚,刘掌柜的心头不禁充满了甜蜜的感觉。可他没高兴多久,便又犯起愁来:两个儿子在同一天里回到了家中,并且都带回了一样他们所要寻找的果子,孝心实在难以分出高下,那块“满堂春”的牌子,到底该传给谁呢?

赛赛智慧

次日,鲁秋生见刘掌柜愁眉不展,便问他咋了。刘掌柜就把自己的为难之事说了出来。鲁秋生沉默了一会儿,说,既然刘家继与刘家承的孝心不差上下,那不如试试他俩谁最能干——谁最能干,便把那块招牌传给他。

刘掌柜一想,觉得这个办法倒是值得一试。于是当天,他便让两个儿子,一个赶往芜州,一个赶往池州,去和那里的店铺谈生意,以一个月时间为限。刘掌柜是这样盘算的:芜州、池州距离徽州城,都有三百多里的路程,在一个月的期限内,哪个儿子谈下生意多,便说明哪个儿子最能干。

刘家继去的是芜州,他进了城之后,找了一家店铺,试图说服老板买卖“满堂春”的糕点,可那老板却拒绝了他,说芜州城里有不少的糕点作坊,自己何必舍近求远,去跟远在徽州城里的“满堂春”做买卖?

一连三天,刘家继都缠着那位老板谈生意,可那老板总是懒得搭理他。第四天,那老板又对刘家继不理不睬。刘家继正无计可施,一个老汉走进铺子,看样子是想买糕点。

老汉在铺子里看了一圈,往铺子外走去,刘家继连忙拦住了他,为他介绍起铺子里的各式糕点来。这四天里,刘家继曾自掏腰包,尝过了铺子里的不少糕点,因此,他介绍起来头头是道。老汉动了心,买了几大包糕点。

老汉走后,那老板再也不好意思不理睬刘家继了,他连忙请刘家继坐下喝茶,刘家继趁机拿出了几样自己带来的“满堂春”糕点,请那老板品尝。那老板品尝过后,发现这些来自徽州的糕点的口感,与芜州众多的糕点坊制作出来的糕点大有不同,吃起来别有风味,于是,这生意就成了。当天,刘家继又赶往另一家店铺。

再说刘家承,他赶到池州后,进了一家店铺,与老板谈生意,可那老板也不愿意同远在徽州的“满堂春”做生意。一连两天,生意都没谈成。第三天,刘家承来到了店铺中,正在思考怎样才能说服那老板,忽然,天下起了大雨。这时,正巧那老板的一批货物被运到了店铺门前,如果不尽早将货物搬进铺子里,那损失可就大了。刘家承想都没想,立即又抱又扛,帮着搬运起货物来。不一会儿,货物搬完了,刘家承却被淋了个透湿。那老板过意不去,便推心置腹地与刘家承谈起生意来。

一个月的期限到了,兄弟二人按时回到了家中。刘掌柜一问结果,不禁傻了眼:两人在一个月的期限内,用套近乎、攒交情的法子,分别与五家店铺谈成了生意。两人谈成生意的店铺数量一样多,一样能干,那块招牌该交给谁呢?

看看仁义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刘掌柜天天左思右想,却怎么也想不出个结果。这天,刘掌柜正要询问鲁秋生,还有没有别的法子。忽然,鲁秋生接到了他的家里人托人捎来的一个口信:他的父亲病倒了。

鲁秋生急着想连夜赶回远在六十里外的乡下老家。这时,刘家承举着一只灯笼走了过来,说要送鲁秋生回家。

六天后,刘家承和鲁秋生回到了“满堂春”作坊,鲁秋生顾不上喝口茶水,便立即干起活来。刘掌柜一问才知,这几日,刘家承都呆在鲁家,鲁父的病已经好了。望着刘家承疲惫的脸色,和鲁秋生卖力的身影,刘掌柜忽然心中一动。

当天晚上,刘掌柜说出了自己的决定:他将把“满堂春”的招牌传给小儿子刘家承。刘家继很不服气地问父亲,为何要把招牌传给刘家承。刘掌柜道:“你俩都很孝顺,又都很能干,我一直拿不定主意,该将招牌传给谁。这回,鲁秋生的父亲生病一事,终于让我拿定了主意。”

原来,刘掌柜见刘家承不但连夜将鲁秋生送回了家中,而且在鲁家一连呆了六天,帮着请医问药,直到鲁父病愈,不禁想到:“满堂春”之所以生意这么红火,与伙计们的尽心卖力很有关系。刘家承体恤伙计,如果把“满堂春”交给他,他必定能领着伙计们,齐心合力地把生意做得更红火。

听完父亲的一番话,刘家继若有所思,久久不语。一个月后,刘掌柜将“满堂春”交给了刘家承,而刘家继则另开了一家作坊,另立了一个字号。

推荐阅读

日本民间神怪故事> 财富故事> 东周列国故事新编> 一人讲一个鬼故事> 100个恐怖故事> 灵异故事> 营销故事> 儿童启迪故事> 公主童话故事> 爱国故事>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