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司马懿
目录
位置: > 历史故事 > 司马懿 >

曹睿为什么能说服司马懿尽忠曹魏不起异心?

司马懿鹰视狼顾,傲上弄权。很多人都认为他心有异志。但是司马懿终其一生,也没有夺权篡位。甚至在临终之际,还谆谆告诫两个儿子不可轻举妄动,以免玷辱他的清名。受此约束,他的小儿子尽管“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在有生之年也还是没敢夺权篡位。这是为什么呢?

曹睿为什么能说服司马懿尽忠曹魏不起异心

——示范效应

曹丕一直非常信任司马懿,在他篡汉立魏的过程中,司马懿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曹丕死后,将皇位传给了儿子曹睿,司马懿也一如既往地得到了重用,最后他官升至太傅,位极人臣。这时候,对司马懿的负面议论开始出现,很多人认为他功高震主,有谋逆之心。曹睿是个英明之主,如果他在世,足以制住司马懿。但可惜英年早逝,只活了三十六岁。临终之前,曹睿不得不对江山的稳固性加以考虑。

曹睿的儿子曹芳只有八岁,如果不妥善解决好司马懿的忠诚问题,曹芳根本没法掌控全局。大权必然旁落。

那么,曹睿该怎样才能说服司马懿尽力效忠不起异心呢?

刘备在临终托孤的时候,运用的是“理由不足效应”(详见《刘备为什么能说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文)。曹睿面临着和刘备同样的问题,但曹睿使用的说服策略和刘备的不一样。他非常幸运,用不着像刘备那样费事,因为刘备已经帮助他树立了一个非常典范的榜样。

这个榜样就是诸葛亮。曹睿托孤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殒命五丈原,用生命实现了他对刘备许下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承诺。

曹睿所要做的就是把诸葛亮当成一个标签,示范给司马懿看。司马懿和诸葛亮是旗鼓相当的对手,两人在各自政权里的职位、地位也大致相当。而且,诸葛亮已经盖棺论定,这个“拟人化的标签”的内涵已经凝固,不可能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化了。所以,用“诸葛亮标签”来约束司马懿就再恰当不过了。

这是标签的拟人化,也是标签约束的延伸效应。

我们来看看曹睿和司马懿的对话。

曹睿说:“当年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把幼主刘禅托孤给诸葛亮。诸葛亮因此竭尽忠诚,至死方休。一个偏僻之邦,尚且能够做到这样。何况我们中国(意为中央之国,指曹睿自己执掌的魏国)呢?太尉你和一般旧臣,也应该效仿伊尹、周公,竭力辅佐幼主,这才是宗庙之幸啊!”

曹睿的说服相当见功力。他不但用忠诚报主的诸葛亮做标签,还搬出了历史上同样被视为忠诚化身的伊尹、周公做标签,以此来给司马懿一个强化的示范作用,让司马懿必须按照这几个典型的“拟人化标签”的价值内涵行事,不得逾越。

而且,曹睿还用偏邦蜀国和自己的中原大国做了一个对比,意在进一步强化司马懿对忠诚的认知。每个人都会在意社会或他人对自己行为的评价,每个人也都有自视过高的倾向。一个身处偏邦的诸葛亮都能做到这样,你司马懿身为堂堂大国的太傅,难道就不能做到吗?司马懿一直以诸葛亮为对手,两人在多方面展开比拼,不相上下,互有胜负。司马懿当然也不想在“忠诚度”上输给诸葛亮。

曹睿的“示范作用”说服策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司马懿当即顿首流涕,表示自己必当忠心辅佐。

曹睿死后,司马懿果然把持了朝政,清除异己,大权独揽,但始终没有越过篡位这条界限。而且,在他临死之前,还把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叫到床前,留下遗言说:“我为魏国效忠多年,官至太傅,位极人臣。别人都说我有异志,想要篡魏自立,我哪里敢这样做呢?我死之后,你们两人,也要好好侍奉主上,绝对不要有别的想法,玷辱了我的清白名声。如果你们违背了我的遗言,就是大不孝之人!”

说实话,司马懿眼见幼主曹芳孱弱无能,怎么可能没有一点异心?他临死之前之所以要着重吩咐儿子不要有篡位的念头,正好说明了这种想法早已经在司马家成为公开的秘密了。司马懿之所以自己不敢篡位,同时还以“孝”为标签来制约儿子们的行为,主要要归功于曹睿临终托孤时的这一番说服。当然,后来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还是篡夺了曹魏的皇位。但这时距离曹睿之于司马懿的说服已经过了很长时间,说服的效力也就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褪色了。

在社会交往中,“示范效应”广泛地存在。

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原因就在于袁绍手下的重要谋士大将纷纷向曹操投降,将袁绍的军事秘密全盘托出,特别是曹操采用了来自袁绍阵营的许攸的建议,将袁绍的粮草全部烧毁,从根本上扭转了双方的实力对比。

降将最大的疑虑就是得不到新主人的信任。那么,许攸、高览这些重量级人物为什么会在决战的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曹操呢?

这就是曹操此前厚待降将关羽带来的示范效应。关羽降曹之后,得到了无比的恩宠,甚至连曹操最亲信的旧部都及不上他的荣耀。而且,即便是在关羽挂印封金,不告而别后,曹操也没有下令沿路关卡严防死守,将其擒获,而是高姿态地放关羽走路。曹操的这些非同一般的做法,自然会强力建立一个“示范效应”,让其他人认为,自己如果投降了,也能得到曹操的重用厚待。所以,许攸、张■等人才会抛弃疑虑,向曹操投降。

我们再来举另外一个例子。

孙权曾经主动上表劝曹操称帝。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其实孙权是自己想称帝。但是如果他自己率先贸然称帝,等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了出头鸟,势必挨枪子。当年,袁术袁绍都迫不及待地称帝,无一例外地被天下非议。而此时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天下最大的一股势力。如果能鼓动曹操先称帝,那么,孙权再追随曹操的示范而称帝,就可以大大减少天下人的非议。

“示范效应”这种说服策略能否奏效,能够奏多大的效,最关键的要点就在于“示范标签”的选择。用于示范的标签性人物选准了,选好了,说服自然就事半功倍。反之,说服就失去了立身之基。

曹睿选择诸葛亮当标签,曹操选关羽当标签,以及孙权选曹操当标签,都是从正面出发,选了最有表率作用的人物来进行示范。这种示范作用是很强大的。

而在一种特殊的情况下,站在相反立场去选择用于示范的标签人物,同样也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超常效果。

诸葛诞是魏国的大司马,因为担心权臣司马昭清除异己,会对自己下手,就和大将文钦起兵造反。司马昭亲率大军围攻。诸葛诞和文钦父子困守孤城。眼看城中军粮断绝,文钦就向诸葛诞建议将北方之兵放出,以减少粮食的消耗量。诸葛诞却认为文钦是想削弱自己的实力,不由分说,当即将他斩首。文钦的两个儿子文鸳文虎闻知噩耗,立即逃出城池,向司马昭投降。

文鸳勇猛无敌,当年曾经以单人独骑阻挡住司马昭的大军,坏了司马昭的大事。司马昭对他恨之入骨。这次看他前来投降,就要把他杀掉泄愤。但钟会出来劝谏说:“文钦反叛,此罪当诛。如今他的两个儿子无路可走,前来投降。现在城池未破,如果杀了降将,那么城里的守兵知道,即便是投降也难逃一死,恐怕就会更加坚定了拼死一战的决心。因为这是唯一的生路。我们不如宽恕、重用这两个人,以瓦解敌军之心。”

司马昭觉得钟会说得很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司马昭将文鸳文虎叫了进来,好言抚慰,并赐给他们骏马锦衣,还加封他们为偏将军,关内侯。文鸳文虎称谢不已。出来之后,绕城大喊,主动为司马昭做宣传工作:“我们兄弟二人已经投降了司马大将军,不但蒙他宽赦了反逆之罪,而且还加封我二人为偏将军、关内侯,你们为什么还不投降啊?难道还想顽抗到底吗?”

城内守军本来已经军心动摇,只是畏惧造反是无可宽恕的死罪,这才拼死守城。这时听了文鸳的话,立即军心涣散,都想:“文鸳是司马昭的大仇人,连他尚且都不予追究,还得到重用,何况我们这些本来和司马昭无冤无仇的人呢?”

由此,城内军心大乱,城池终于失守,降者无数。

按照常理,文鸳是司马昭的大仇人,文鸳去投降就是自投罗网。但司马昭不但不杀他,反而重赏恩赐,这等于是逆反常理。司马昭有意选择了文鸳兄弟为“逆反标签”,将攻心之战发挥得淋漓尽致。

逆反标签的示范作用比正常标签更加强大。如果文鸳本是司马昭的恩人,那么司马昭宽恕厚待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会被人视为报恩之举;同样,如果司马昭厚待一个和他并无瓜葛的人,也会被人视为收买人心。但现在,司马昭厚待一个仇人,效果就大不一样了。这不但彰显了司马昭的心胸气度,也对其他敌军形成了很强的诱惑力,让他们也想像文鸳一样,投降并获得优遇。

一个逆反性的标签示范,不但能有效瓦解人心,也能有效安抚人心。

汉高祖刘邦就曾经用过“逆反标签”来缓和局势,平定混乱。

当时,刘邦刚刚打下天下,事情繁杂,虽然已经分封了一批首要的功臣,但还没来得及对人数更为众多的一起打江山的老弟兄进行分封。这些功勋元老急不可待,以为刘邦过河拆桥,当了皇帝就把老兄弟们给忘了。群情汹汹,聚在一起,如果稍微有人煽风点火,就会出现叛乱。

刘邦得知这个情况后,非常着急。但论功行赏是一件比较复杂的事情,不可能在促间完成。如果胡乱加以分封,势必不能公平合理,也就会造成更多大攀比和更大的骚乱。但当前的紧急状况,如果不加以处理,也是不行的。

为了应对眼前人心不定的紧急局面,张良为刘邦出了一个主意,让他立即先对雍齿进行封赏。刘邦当即封雍齿为什邡肃侯,食邑二千五百户。

张良为什么要选择雍齿,而不是别人呢?

雍齿曾经多次背叛刘邦,最后才重新回归投靠于刘邦手下。这样的人,肯定不是刘邦所喜欢的。但如果连雍齿这样的人,都能得到如此丰厚的封赏,更何况其他的人呢?这伙老兄弟这么一想,大家也就安心等待,不再聚众闹事了。

在这个案例中,雍齿由于此前的不良行为记录,被张良选择为“逆反标签”,并通过对他的封赏来起到“示范作用”,从而轻而易举地力挽狂澜,让局面重归于稳定和谐。

“示范效应”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行为和他人的行为做对比,以此得到相对的心理优势和心理平衡。这种对比本来是散状无序的。而当我们有意识地设立“标签人物”(正反两方面均有其效用)后,就能够将“示范”的主动权抓在手里,让“标签人物”所附随的影响力成为我们说服力的有机构成。

所以,在说服的时候不妨先试着找出一个标签性人物,利用“示范效应”,来轻松自如地说服对方。

相关内容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