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
目录
位置: > 生活类书籍 >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 >

第5节:一个整体的概念

所以,积极性和两种承受力也是相关的。

2.10一个整体的概念

学习能力是个综合的能力。

在最上面,是五种积极性;中间部分,是八种智力和能力;两只脚踏在地上,是两种承受力。

要建立整体的概念。

许多人过去没有这样的认识,觉得这么大一个体系,似乎挺复杂,可是随着这本书的阅读,这些概念慢慢就清楚了。

学习是一种综合的能力。两种承受力──身体承受力和心理承受力是基础;八种智能──五种能力、三种智力在中间;五种积极性在最上面。家长对学习能力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孩子的学习。

家教格言:

学习是一种综合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由五种积极性、五种智力、三种能力、两种承受力构成。

五种积极性(向上的积极性;积极的兴趣;自信积极性;积极的注意力;积极的毅力)是整个学习能力的生命,它能使八种智能处于最好的发挥状态,还可以保护八种智能不受外界干扰,同时还能够开发、发展这八种智能。

创造性思维是我们通常思维、一般性思维的最高表现。人之所以要思维,最主要的是要完成创造。

五种智力加上三种能力(听讲和阅读的接受能力;语言和操作的表达能力;学习的自我管理组织能力)统称八种智能。智能是学习能力的直接表现,是学习能力的技术性的表现,是学习能力的直接运用。

两种承受力(身体的承受能力和心理的承受能力)是学习的基础,没有它们,一切都谈不上。

3天才的家教重在培育孩子的

五种积极性

作为一个健康的生命,孩子天生的本性是向上的,是热爱学习的,是有做学生的自信的,是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是有意志品质的。

家教的主要任务就是培育、保护、重建、发展孩子这五种积极性。

3.1向上积极性是孩子学习的

基本驱动力

天才的家教重在培育孩子的五种积极性。不懂得这一点,就不会有正确的家教方法。

首先讲向上积极性的意义。

分析自己的孩子或者别人的孩子,成功的或者失败的,学习好的或者学习差的,都能发现,孩子有没有向上的积极性,常常是很重要的分别。

学习好的孩子大多表现得向上的积极性很饱满。

向上积极性的第一个意义,是它对于学习是动力,是一种主动性的自觉性,是一种对目标的追求和驱动。

没有向上的积极性,没有对目标追求的热情,学习常常会失去基本动力。

向上积极性的第二个意义,是使八种智能处于良好的运用、发挥状态。

没有向上的积极性,孩子的智能常常处在不好的运用和发挥状态。

向上积极性的第三个意义,是使智能在良好的运用发挥中得到进一步开发和发展。

没有向上积极性,智能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和发展。

如果你的孩子原来智力不错,但是他这段时间没有向上的追求和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即使他很聪明,这种智能有可能处在不好的发挥状态,更谈不上往前发展。有了向上的积极性,孩子的智能就处在非常好的发挥水平,而且能往前发展。

感觉透视孩子的向上积极性

所以,家长最好把心放得干干净净,目光放得非常透彻。

请你现在想一想自己的孩子,他在学习方面向上的积极性表现如何?想一想他这个积极性状态是什么样的?

你自己的孩子,你应该有感觉呀!他在学习方面有多大的向上的积极性?他有什么样的目标和追求?他是不是一直很努力、很积极地追求一种向上的发展?

如果对孩子的这一点没有准确的感觉和透视,家庭教育从一开始就很失职。

如果你只是在想,我的孩子怎么才能学习好,然后一天到晚数落他,催促他,可是你并不知道他有没有向上的积极性,积极性处在什么状态,你是一个糊涂的家长。

要仔细揣摸孩子的状态,思考自己如何才能把孩子向上的积极性升高?

家长朋友,你不是也曾经上过学吗?你不是现在还可能在学习吗?请想一想,你的学习、工作的好坏与你有没有积极性是不是相关的?如果没有积极性,你能够学习好工作好吗?

因此,要求家长对孩子的揣摸、观察、透视一定要有特别生动的感觉,要看得见摸得着:这个积极性像小嫩芽似的,一厘米高,还是两厘米高,还是三厘米高?一定要能看清楚。

这才是家长真正的智慧。

3.2兴趣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动力

对兴趣积极性的意义要了解。

几乎所有的人在理论上都知道,学习要有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老师在讲,家长在讲,许多书本也在讲;但是,真正领会这一点、运用这一点的家长并不是很多。

学习成绩反映了学习的兴趣

孩子学习不好,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兴趣不够。孩子之所以学习好,是因为学习兴趣高。

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同样重要。

第一,它同样是学习的一种主动性,一种驱动力。有了兴趣,可以不知疲倦;有了兴趣,可以越学越爱学。

第二,有了兴趣,智能可以得到更好的运用和发挥。

推荐阅读

怎样提高智力> 唤起心中的巨人> 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 富爸爸穷爸爸> 二十四重人格> 九型人格> 日语轻松入门> 四季养生食谱>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至味在人间>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