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饮膳札记
目录
位置: > 生活类书籍 > 饮膳札记 >

台湾肉粽

台湾肉粽

年轻时候记得长辈们常常对我们姐妹说:「女孩子要会蒸糕、包粽子,才能嫁人。」大概是从我在上海的童年,直到台北的少女时期吧,每逢年过节,总有长辈之中的什麽人在我耳根这样子絮叨。那时候懵懵末明,对於男婚女嫁一类事理似懂未懂,最怕听到别人提及长大要 嫁人的话,不免有「掩耳每不喜」的心理反应。

父亲的籍贯是彰化县北斗镇,母亲是道地的府城台南人,我们的家却从来也没有在北斗及台南住过一天,总是在上海、东京,乃至於台北诸大都市漂泊着,不过,母亲倒是无论在何地都让我们尝食着家乡的口味,所以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对於家乡每每有一种遥迢的向往。也或者竟是透过味觉的寻求,我们依稀曾拥有过属於心灵的家乡的吧。

过农历年蒸制「菜头稞」,端午节包「台湾肉粽」,遂成为记忆中我家年中行事的两件要事。我清楚地记得,在上海日本租界的虹口湾路,虽然我们不谙台语,只会讲日本话和上海话,到了农历五月季节,母亲总是会不知从什麽地方弄来一大堆阔大的竹叶,用沪语指挥着两个姨洗晒叶子,再用糯米包里荤素各种馅料,制成美味的肉粽。那种内容丰饶多变化的咸粽子,显然与上海人喜食的只包里一块五花肉的粽子不同。姨们在我家住久後,也渐渐惯我们的粽子,而不得不承认此胜於彼了。至於年幼的我们,一边解开香腻的竹叶,心里便充满着好奇与期待。一口咬下去,吃到了肉块,再一口咬下去,又吃到了香菇或虾米……,那种口腹之餍足与心情的兴奋,便即是节庆的欢愉;而如今回想起来,则又羼杂着许多人与事的记忆。流水一般逝去不回的记忆,竟又带给我甜蜜中羼和着感伤的复杂情绪!

我开始参与家里的包粽子工作,是在搬回来台湾以後。当时的我已进入中学,於读书之余,也逐渐对女红烹饪一类家事有些兴趣了,但家中一直雇有两个女佣,所以也无甚机会进入厨房;惟端午包粽,往往需要劳师动众,姐妹之中稍长者,总要被分派担任一些工作。初时做一些传递竹叶一类较次要的工作,待累积三两年经验以後,始得真正学包里粽子。家里人多,母亲又往往在佳节分赠这种时鲜给亲戚或父亲公司里的职员,所以每年端午节前三数日开始,家里就会弥漫一种带有竹叶清香而复又浓郁的节日气氛。虽然事隔多年,物事已非,只要闭目思往,那种热闹景象,乃至於扑鼻袭人的香味,总依稀可见可闻。

其实,我是结婚以後才会制作年糕包粽子的。

尽管市面上这类应景食物已经专业化,到处可以买到现成的货色,但我尝试自己制作,可能是想藉以找回年少时代的馨记忆也说不定。而在我自己也有了儿女之後,每值年节,则又在他们兴奋的表情中,彷佛也看到往日的自己。

今年女儿也出嫁了。儿女都离家远去,各自拥有属於他们自己的新家庭,固然令我欣慰;但顿形寂寞的家,不免又使我於佳节当前备添思念。这些时日以来,我正犹豫不知今年端午节是否仍旧要大费周章包粽子呢?粽子包好了以後,又怎能让远方的儿女分享到粽香和属於节 日的那种气氛呢?

或者於此不妨纸上作业,先假文字描述一番。

包粽子,先需准备者分二部分:一是包里用的竹叶,有绿色叶片较窄而质地稍细致者,又有浅棕色带斑点略阔且质地颇坚韧者。常见台湾夜市或端午节家庭喜用後者;但我因为从小惯吃食母亲所制「台湾肉粽」系取用前者,便也惯挑选绿色竹叶。至於我母亲河以舍彼就此?当时只道是寻常,没有想到疑问,如今欲追寻而不得。世事往往如此,怎不令人惋惜感慨!叶子无论取阔或选窄,都需用两枚以包里一粒粽子,故购买之际大略要事先有所预算。粽子的内容则又分二部分:一为糯米,一为馅食。糯米选择颗粒完整而新鲜者为上。老式米店可以辨认,事实上,新鲜的糯米大致不会破碎不完整,至於超级市场所卖,视所标示日期即可为据。馅食,不外乎猪肉、香菇、虾米、花生粒及红葱头等,外加盐、酱油、椒、沙拉油即成。

购自市场或杂货店的竹叶,每常污秽多灰尘,故须於包粽子的前一夜先行浸泡冲洗乾净,并选一通风处晾乾备用。前一夜所要准备的工作另有馅食的调味,诸如猪肉、香菇、虾米,都先洗净、切块、腌渍作料,如此方能入味而久煮不失其滋味。

猪肉不宜太瘦,太瘦则吃食之际涩滞口感不佳;但太肥亦须忌,以其稍不合卫生之道,且油腻倒胃口也。通常我会选购肋条肉约莫二斤至二斤半,去皮不用。视其肥瘦如何,若太肥,则切除多余的肥肉,粗切为条丝,先入锅,以文火熬炼出油,供做炒制馅食用。肥瘦得宜之肉,先切成三公分左右之肉块。台湾粽子的馅肉虽不如湖州粽子那样巨大一片,但也不宜太琐碎小气,要之以红烧肉块大小为准则即可。每一粒粽子需用两块,此供做购买或备料之际的参考。

切块後的猪肉,置於略深的大碗或锅中,加入深色酱油、料酒、砂糖少许,亦可滴入香油数滴,最後撒一些椒末,即将诸种作料与肉搅拌均匀。至於各种作料用量,古人每称调味宁淡毋咸,淡可加盐以救,咸则不能使之再淡;然而粽子包妥後须在水中焖煮甚久,味道难免外溢而自然变淡,故宜较平时烧煮略重,方不至於煮熟後淡而乏味。

香菇宜取朵大而较为厚实者,冲洗去灰除砂後浸入水略泡,待微微变软,即将其蒂切除;切下之菇蒂仍置回原先发泡用之水中,以令充分吐露出鲜味,留供调味用。香菇要斜刀切为三、四片,若朵粒小,或免切开,或对半切,以与肉块大小相配称为依准。至於每粒粽子约需菇片三、四,勿少於肉块,亦可以视为其用量多寡之根据。浸泡後的香菇,以其饱含水分,先须挤乾,再拌和调味料。调味较腌渍猪肉为简单,仅取酱油,及砂糖少许或略滴些微香油,以提味增加效果而已。

虾米亦用中等以上大小较佳;太小者细琐不足取。同样洗净,以淹过碗中虾米之水,浸泡大约二十分钟,便将水与虾米分开。浸泡过久则虾汤虽鲜,而虾米发白且无味,故特须注意。虾米无须调配作料,只要浸发後略予沥乾备用,其汤亦十分鲜美,要留为馅食炒制时之作料。为了节省空间,不妨将浸泡香菇之水与此羼和入一稍大之碗中。虾米的用量,则约为一粒粽子五、六只程度。

最後,将花生米冲洗乾净,浸入水中发泡使不至於太脆硬。花生是准备羼入糯米中之用,多寡随意,半斤左右足供包二、三十粒粽子。选购已去皮膜者,可省时省力。

以上,为包粽子前一夜的准备工夫。其所以要提前准备,一者使主要馅食调拌作料隔夜,能够充分入味,不致煮久即味道外溢;二者此类费事的烹调,分开两次处理,既省力且较为轻松有余裕的神与兴味,免得临阵手忙脚乱,家人和自己都觉厌嫌,这是我掌厨的经验及守则。各种调味妥当的馅食及作料,先置入冰箱内,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次晨,竹叶都已乾净,馅料亦自冰箱取出备用。首先要将糯米洗涤,稍稍浸水,时间约需一小时。我通常在早餐之前做好此工作,等用完早餐,洗好杯盘,甚至浏览报纸,正可以从容愉快地开始包粽子的工作。

取一大而深的炒菜锅,最好是选用铁锅,传热较慢,但也较易控制火候,不像铝锅那麽容易黏锅,且「一热不可收拾」。锅热後,加入先前熬炼好的猪油、复添加素油若干。须视猪油之量而定,但炒粽子馅食要较一般炒菜味浓油重,故油量不妨多些。待油热,即倒入红葱头切碎粒者大约一饭碗。爆香之後,依序放入稍稍沥乾的虾米、香菇片,及猪肉块。左手放入这些作料的同时,右手须不停以锅铲子翻炒各味。各物热透传出香味,遂将剩余在碗底的作料倒入,均匀翻炒,复倒入发泡香菇与虾米之水。再需要撒入盐小半匙,以及椒粉约满一茶匙。初制时,往往害怕作料过重,味道太浓,待累积经验後,心里有数,胆量亦增,便不会畏首畏尾,尽管放心做去。

视锅中的作料水分被翻炒渐收乾,即停火,盛出馅料。锅中稍留作料亦无妨,更起火,再添素油约二大勺。油热即倾入沥乾浸泡好的花生米,用铲翻弄数度,再倾入沥乾浸泡过的糯米。此时,火宜由武趋文,以免米粒炒糊甚至焦乾;同时抓些盐巴均匀地撒入锅内米中。椒可以添增香辣的效果,所以亦不可缺。若恐怕鲜味不足,酌量加入些许味,也无可厚非。用手指撮取而尝食之,觉稍微咸些,即表示达到所需要的配量了。米与花生在锅中翻炒,因油与作料而呈现微微光亮且传出淡淡香气後,即熄火;但不必盛出。连锅子端出,放在低处 ,以备取用。

馅料与糯米分别已炒好,即可开始包里粽子了。这包里的工作,乃是真正成败的关键所在。台湾粽子与大陆北方、甚至南的长型粽子不同,其形状呈锥立之四角形。包得好的粽子,有棱有角,非常好看;但技巧不熟练的人包出来,往往没边没样,真个恶形恶状矣!

包粽子的程序如下:先取大小相若的两片竹叶,头尾相反地重叠(左边稍留一条没有重叠的部分,以便利摺角),注意使叶脉清楚的正面向里。将相叠的两片竹叶在大约中间处对摺,而令左边单层的部分反包过来,以免米粒漏掉。经验丰富的人,每常在对摺叶片时,故意使一头较短一头稍长,如此较容易包里得紧密无遗。以左手持竹叶,右手作控制,此时左手掌心内的两片竹叶会呈一小巧的圆锥形状张开。稳住手力,令圆锥形状保持不变,以右手取汤匙,舀入约半汤匙锅中炒过的糯米与花生,塞进那个圆锥形的尖底里;米粒要塞满最尖端 ,包出来的粽子才会硬挺好看。

接着,挑取馅料,猪肉两块,香菇三、两片,虾米五、六只,而变软的红葱头自然跟着这些东西上来。把各物均匀地布置在已放妥的糯米上,再另舀一些糯米与花生覆盖其上,粽子的内容便装好完成了。需要注意的是,糯米煮熟後会发涨,因而叶内不可装满,约在九分满即 行。

其次的工作最难。一方面要紧握着包容米和馅食的叶子,使形状不改,另一面须将上端伸出的两头叶子徐徐覆盖於米上。这时由於手掌握物之故,圆锥形的上方会呈现面向自己的倒三角形。两头叶子便是要重叠盖於其上,而且两边均须保留一些,以包里垂下的两面,米粒才 不致溢出。

至此,粽子的形状已可见,最後乃取白棉线在圆锥体的侧面揽腰綑紮之。以往皆用植物天然的「咸草」(即早年市场上买卖鱼肉所用),但近年来亦颇有人迳取白棉线,既省事且清洁卫生。无论用草或用线,都须准确而稳牢地在圆锥体形状的中间地带缠绕二圈,并打一个活结,以便利吃食之际易於松解。綑紮打结亦不能过紧,其原因与放置米馅不可过满同理。

包里之、綑紮之、既打好结,粽子才算真正包好。白线要留一头稍长,俾便众粽汇集成一堆。大小若拳握的肉粽,为了取舍方便,通常约莫十数个共结为一;此即白线留一头稍长之原因。

善於利用时间的人,不致包好粽子才烧水,总会在适当时机,一面包即一面炉火已开。用一大型煮锅,装入六、七分满的水,待粽子包完,大锅之水已开,遂提取总结的线端,将众粽徐徐没入滚水之中。阿基米德原理,容纳粽子的总重量与体积,水乃陡然自六、七分之满, 升为八、九分满。

盖紧锅盖,以大火持续烧煮开水(中间可能须加冷水一、两次),大约一小时後,属於粽子的独特香味便自锅盖隙缝溢出;再过半个多小时,乃至一小时,粽子内的糯米已熟透,花生也焖烂,便是熄火起锅之时。台湾式的肉粽,有别於湖洲粽子,糯米要熟但不宜烂熟,吃起 来稍具弹,为其特色。

粽粒离锅後,稍待片时,原先略微胀发的糯米收敛,才不致黏贴於竹叶,解开之後能保持依旧好看的形状。对於我而言,台湾粽子那种与香包相同的形状,至今仍是心目中端午节的象徵,总是令人怀念留恋的。

推荐阅读

富爸爸穷爸爸> 二十四重人格> 九型人格> 日语轻松入门> 四季养生食谱>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至味在人间> 葡萄酒品鉴艺术> 女性服饰搭配技巧> 女人骄点>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