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饮膳札记
目录
位置: > 生活类书籍 > 饮膳札记 >

楔子

楔子

二十五岁以前,没有拿过锅铲,甚至连厨房都很少进去过的我,二十五岁结婚後,虽然初时只是两个人的小家庭,毕竟是一家之主妇,中馈之事有赖我掌理,也就不得不面对现实,开门七事及无数琐琐细细占据了日常生活的一大半时间。

记得从蜜月旅行回来的次日黄昏,我为迎接婚後第一天去上班的先生回家享用晚餐,忙忙碌碌淘米洗菜,接着想生炉火。当时台湾社会,一般家庭尚未有瓦斯炉,甚至煤油炉都不是普遍使用。未结婚时,偶尔看过女佣在後院用报纸、竹片等引燃炭火,但是没有仔细研究过全部过程,所以自己作起来,颇觉困难。新婚家庭的旧报纸本来就有限,我笨手笨脚地一次次尝试,又一次次失败。报纸烧光了,炭火依然没有点着。烟雾_`出了眼泪,也引发了焦虑与羞愧。男主人准时回家时所见到的不是暖的晚餐,却是一个流泪的妻子。

那时我仍在研究所读最後一年,学位论文的撰写虽然不容易,家居生活则又令我体会到人生更具体实在的另一面。於是,文字的人生与现实的人生并重,我於研究教学的工作之外,复认真经营衣食住行等日日的生计。累积多年的生活经验,确实已大有别於新婚时的懵懂末明;其中於烹饪之道,固然为了应付三餐之所需,不得不特别花费神,而且烹而食之之际,又往往能够获得当下立即的成就感,所以令我对之兴味盎然。又由於亲自烹调的缘故,宴席之上或朋友邀约,偶遇美味,便有研究、分析,而且傚而效之的冲动。所谓「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其实,食而弗烹亦不知其道也。凡事总要亲身经历,方得深入体会,食道盖亦如此。

我於烹饪,从未正式学过,往往是道听涂说,或与人换心得,甚而自我摸索;从非正式的琢磨之中获得经验与乐趣。有时,一道用心调制的菜肴能够赢得家人或友辈赞赏,便觉得欣然安慰。我们喜欢在家宴请朋友小聚叙谈,而为了避免重复以同样的菜式款待同样的客人,不记得是何时起始,我有卡片记录每回宴请的日期、菜单,以及客人的名字。这样做的好处在於一方面避免让客人每次吃到相同的菜肴;另一方面则可以从旧菜单中得到新灵感。

由於教书的关系,我有时会邀约学生到家中餐叙以了解课外的状况。学生们偶尔窥见我成叠的菜单卡片,都会惊讶道:「老师做菜和作学问一样!」至於记录的小册子落入熟朋友手中,则又不免於叫嚷:「这一道菜,我怎麽还没有吃过?」而累积岁月,记录菜单的卡片和小册子,无论在分量和内容方面都显着地丰饶起来。

年轻的时候,参加长辈的宴会,不甚能了解何以每当一道嘉肴上桌,便有人道出不能吃食的道理,若非胆固醇过高,便即血糖不降,尿酸偏升等等,理由不一而足,却总是围绕着生理的问题而发;颇觉扫兴。而今,自己年岁亦增,友辈之间饮食谈说,竟也不知不觉间与往昔长辈们的话题相类。而费心耗时做出来的菜肴,已经不如从前那样受到欢迎,有人举箸犹豫,有人浅尝即止,则又是另一种扫兴。

岁月不饶人,旧时年少已皆鬓霜白,饮食一事即令人颇有今昔之慨叹,怎能够不怵然惊心!事实上,近一、两年来,我家居宴客的次数,显然不似往年频仍了。回想自己从不辨葱蒜盐糖到稍解烹调趣旨,也着实花费了一些时间与力,而每一道菜肴之制作过程则又累积了一些心得,今若不记录,将来或有可能遗忘:而关乎每一种菜肴的琐碎往事记忆,对我个人而言,亦复值得珍惜,所以一并记述,以为来日之存念。

推荐阅读

富爸爸穷爸爸> 二十四重人格> 九型人格> 日语轻松入门> 四季养生食谱> 客家人与客家文化> 至味在人间> 葡萄酒品鉴艺术> 女性服饰搭配技巧> 女人骄点>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