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千古之谜
目录
位置: > 古代文学 > 史书 > 千古之谜 >

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赤壁战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诗仙李白诗云:“烈焰张天照云海,周瑜于世破曹公。”金代元好问曰:“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元代郑允端也说:“老瞒雄视欲吞吴,百万楼船一炬枯,”众口一辞,认为火攻是曹军致败的原因。唐代胡曾甚至认为这是唯一的原因,他在诗中说;“烈火西焚魏帝旗,周瑜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连“长剑”也不必“挥”,便取得了战争的胜利,火攻之成,可谓大矣,当然,诗是文艺作品,并不是史籍。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史籍的记载。《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焚其舟船”,当然是用火攻了。《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更详,既有黄盖深感“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的献计,又有“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的火攻准备和诈降经过,更有“烟炎张天,人马烧死溺死者其众,(曹)军遂败退”的结果记录。曹军败于火攻,可谓凿凿有据,参之司马光《资治通鉴》等史籍,火攻论可以说是昭然于世,应无疑义的了,诗人所咏,看来也并非子虚乌有之事。然而,近年来一些论者对火攻论提出了不少质疑,认为曹赤壁战败,并不是火攻造成,而是遭遇疾疫的袭扰,军队丧失战斗力所致,提出了曹军赤壁败退,是血吸虫病造成的。血吸虫病论者也引据史籍。如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叙及赤壁战事,就根本未提火攻一事——“(曹)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卒多死者,乃引军归“。明言是败于”大疫“。况且,交战一方的主帅曹,也不承认因遭火攻而败北,他在赤壁战后曾给孙权一信,其中云:”赤壁之没,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三国志》裴注引自《江表传》)而曹之言,并非孤证,《吴书。吴主传》中也有曹自烧战船之说:”(曹)公烧其余船自退。“论者由此认定,火攻之说未可信,疾疫,倒是曹军败北的主要原因,而这个”疾疫“,就是血吸虫病,理由如下:一、血吸虫病在我国古代早已存在,远溯古医籍中周易卦象”山风蛊“

之症以及公元7世纪初叶的《诸病源候论》,都有类似血吸虫病的记载。近观1973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女,研究者在其肠壁和肝脏组织中都发现血吸虫,由此证明,至少在汉时,长沙附近就存在着血吸虫病之患。根据大量调查资料表明,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地域,特别是两湖(湖北、湖南)地区,是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

二、论者从赤壁之战的时间与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推究,认为曹军转徙,训练水军在秋季,恰好是血吸虫病的易感季节。曹军舍鞍马、仗舟楫,极易感染。虫体在宿主体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发育后才出现典型的急期症状,所以训练期间已陆续发病,到了冬季决战,疾病急发作,曹军疲病交加,软弱到不堪一击的地步。那么同属水上训练和作战,孙刘联军何以不受血吸虫病之害呢?对此,论者的解释是:与免疫能力的强弱有关。孙刘联军多南人,长期居于疫区,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即使发病,症状也不会如此严重;曹军则大多为北方战士,免疫能力差,所以一触即发,且症状严重,因而致

败。(见《中华医史杂志》1981年第11卷第2期《曹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必系之探讨》)

然而,血吸虫病说也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可疑之处较之火攻论为多。因此,《新医学》1981年11期,《文汇报》1982年5月25日相继载文展开争鸣,他们认为:一、曹训练水军的地点,不在疫区江陵,而在邺(今河南省安县境),那里不属血吸虫病疫区,当然没有感染之虞。

二、曹烧船退军,史书确有记载,但烧船的地点不在赤壁而在巴丘;时间不在赤壁大战时,而在曹军兵败退到巴丘时,其目的是避免余船资敌。三、血吸虫病潜伏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因天气冷热,时间长短有别,两个月以上者只是少数,而潜伏期越长,发病时症状也越轻。曹军即使秋季感染到血吸虫病,至十二月(大战爆发)才发病,症状也不会重了。

四、曹水军主要来自刘表,多为湖北人,世居于血吸虫病流行区,与孙刘朕军的免疫能力不会有什么差别,此外,刘璋补充给曹的军队,是四川士卒,也来自疫区,所以,孙刘联军与曹军在免疫能力方面并无高低强弱之分。由此看来,目前虽两说并存,看来火攻论较为服人。当然,不能否认“大疫”、“疾病”也是曹军失败的因素之一,但决不是主要原因。至于这个“大疫”、“疾病”究竟是何种疾病,这倒是一个有待于解决的“谜”呢!

(沈敖大)

相关作文

有没有过尧舜禅让?> 周太王亶父号“古公”吗?> 武王伐纣究竟在哪一年?> 周穆王到过西域吗?> 太伯是吴国的开创者吗?> 越王勾践是否夏禹的后代?> 春秋五霸指的是哪五霸?> 北朝17位帝后为何出宫为尼?> 建文帝的下落如何?> 明景帝是有疾而终还是被害身亡?>

推荐阅读

后汉书> 清宫史话>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三国志> 明史纪事本末> 野史秘闻> 蒙古秘史> 秦前历史导读> 汉朝历史导读> 北史>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