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汉武帝刘彻
目录
位置: > 历史故事 > 汉武帝刘彻 >

动物帮助了汉武帝打败匈奴 普及牛耕解放了人力

当今天的人们感叹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变迁的时候,映现在脑海中的要么是属于英国人的蒸汽机,要么是属于美国人的计算机。其代表性的概念,就是一个字——快。

与之相比,“牛”则是慢的代名词。然而,客观的说,至少对中国而言,牛很可能是为一种在对人类社会的经济生活的影响上,能够与上述两种的伟大的机械相提并论。这是因为,牛在中国与古代中国赖以为生的农业经济,有着无比紧密的联系。

虽然,自从牛进入到人类社会之后,尤其是当它的体能得到人们的开发和利用之后,牛就成为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就开始深刻的影响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开始被人们由重视而敬畏,由敬畏而崇拜。因此,牛在世界各地都是人类最早的图腾崇拜的形象之一,在中国,我们自称是炎黄子孙,而所谓的炎帝,就是一个牛头人身的形象。严格的说是一个长着一对牛角的人的形象。

然而,牛在人类历史上,或者说牛对人类最大的价值,或者说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对中国人的最大价值,是在其与农业经济相结合,被用于了耕地之后,才真正显现出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牛耕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文明的形态,直接推动了人类文明实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在牛耕出现之前,中原地区使用称为耒耜的脚踏耕具,依靠人力进行耕种。既非常辛苦,效率也非常低下。我们看大禹治水这张图,大禹手里拿的这个东西,就是最原始的耒耜,其中耒是指后面的杆,耜是指前头的那个铲子。

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为这个时候,中国开始进入铁器时代,被称作恶金的铁器开始被运用于农业生产之中,这就在客观上为牛耕的使用,提供了条件,因为原来的耒耜很多都是石制甚至骨制的,根本没有办法与牛所能提供的强大动力相匹配。

铁器农具的出现及牛耕技术使用。耕地就变为连续向前,用力少而效果好,这是耕作技术的一次重要改革。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于东方,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也普遍使用牛耕。

到了汉武帝时期,牛耕在中国得到彻底的普及。但是当时的牛耕技术尚不成熟,因此主要是以三人两牛的组合形式,进行耕种——一人负责牵牛,一人负责掌犁辕,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 后来随着人们对农具的不断改进,逐渐发展成两牛一人,以至一人一牛的耕种方法。

无论用怎样的形式,牛耕的出现都标志着人类生产力的进步,标志着农耕社会达到了新高度。因为畜力与铁器的结合,不仅为精耕细作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极大的解放了人力。

北魏时期的均田令上说:一具牛,秋耕一百三十五大亩;而一夫制田四十小亩,也就是二十大亩。据此我们可以粗略的估算,一头牛的耕地的效率,大约可以与7个成年男性相当。但是,我们不要忘了,此时的农耕技术,尤其是农具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所以如果是在牛耕普及的初期,比如汉武帝时代,这个比例应当还会更高,可以达到1:10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这样的,三个人两头牛的效率,就相当于20个人左右。也就是说,在耕种相同面积的土地,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的情况下,却节省出了17个成年劳力。

这就是为什么,汉武帝可以发动连续的对匈奴作战的根本原因。因为,牛耕不仅保证了他的经济,而且为他提供了大量的兵源。

因此,虽然人们常说,汉匈之战中,汉朝人其实是用钱袋子,把马背上的匈奴人打到的。但是,这些钱袋子中的汉五铢,却是由老牛们用自己的辛劳换来的,那些去扔钱袋的人,也是老牛们用自己的辛劳解放出来的。

所以,说是田野中辛苦耕作的那些老牛们,帮助汉武帝打败了匈奴人,并不是一个太夸张的说法。而且,这还仅仅是牛耕对一个局部的影响,事实上正是牛耕的普及,才推动了整个中国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的变化。具体的说,就是推动了中国社会由封建时代,向中央集权时代的跨越。

简而言之,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第一次使人们可以利用完全是由人独立创造的工具进行劳动,并且也第一次引入了足以解放人力的全新动力来源,其结果是使经济效率和个体的独立生存能力,都得到了快速而显著的提升。

相关内容

汉武帝的皇位竟因一个女人的嫉妒心而换来的> 汉武帝男宠韩信曾孙韩嫣 却因得罪一女人丧命> 海昏侯墓主:汉武帝之孙刘贺 遗骸腰部见玉印> “御前带刀侍卫”源于汉武帝刘彻的发明> 解密:汉武帝刘彻到底是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的?> 汉武帝的男宠韩嫣拒绝勾搭丞相 为何被太后毒> 王恢给汉武帝出了歼灭匈奴的妙计却害死自己?>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