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汉武帝刘彻
目录
位置: > 历史故事 > 汉武帝刘彻 >

迷踪帝陵 汉武帝茂陵中是否藏有“高祖斩蛇剑”

汉武帝的茂陵从公元前139年开始兴建,到武帝死时工程完工,营建时间长达53年,建陵时栽种的树木已可以合抱了。由此可以想见其工程之浩大。当时汉武帝每年拿出全国财政的用于建陵,仅挖掘的土方量就达上千万立方米,再加上木工、石工、砖瓦工、修理工、金银细工、油漆工、彩绘工等,所用人力、物力、财力无法估计。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死,下葬前入殡未央宫前殿。据《西京杂记》记载,“汉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铠甲,连以金缕。”梓宫内,武帝口含蝉玉,身着金缕玉匣。“匣上皆镂为蛟龙弯凤鱼麟之像,世谓为蛟龙玉匣。”汉武帝身高体胖,其所穿玉衣形体很大,全长1.88米,以大小玉片约2498片组成,共用金丝重约1100克,真可谓金玉其外。

在茂陵的地宫内也同样陪葬了大量的奇珍异宝。《汉书·贡禹传》云:“武帝弃天下,霍光专事,妄多藏金钱财物,鸟兽钱鳖牛马虎豹生禽,凡为九十物,尽瘗藏之。”《新唐书·虞世南传》也记载:“武帝历年长久,比葬,陵中不复容物。”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因为汉武帝在位年久,又处在经济繁荣的鼎盛时期,所以随葬品很多,除190多种随葬品外,连活的牛马、虎豹、鱼鳖、飞禽等,也都随葬墓中。另据记载,康渠国国王赠送汉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汉武帝生前阅读过的30卷杂经,也盛在一个金箱内,一并埋入陵墓之中。汉文帝时养有九匹骏马:浮云、赤电、绝群、逸骠、紫燕骝、绿螭骢、龙子、麟驹、绝尘,号为“九逸”。武帝命人用玉做成九逸,随葬墓中。“玉九逸”每匹皆雕工精细,神态各异,以玛瑙石为勒,白光琉璃为鞍。

鞍在暗室中,光照十余丈,耀如白昼。随葬的还有出于长安名工丁缓之手的卧褥香炉,又称被中香炉。1963年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墓藏中发掘出卧褥香炉实物多件,形状为圆形,球内装有大小二环,大环的轴装在球壳上,小环则套在大环内,二环的轴相互垂直,内放香料的小器物又用轴装在内环上,并使其轴与内外二环的轴均保持垂直,由于这三根轴相互垂直,不论香炉的外壳如何滚动,置放香料的器皿在重力作用下始终都保持水平状态,其机械原理与今日陀螺仪中的力向支架完全相同。两千年前的古人能达到这样的水平,真令人叹为观止。

传说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剑也是陪葬物之一。《汉书·高祖本纪》记载了这把剑的来历。刘邦年轻的时候懒而好酒,好色,没有礼貌还喜欢撒谎吹牛。他经常仰望咸阳,摇头叹息:嗟乎,大丈夫当如此而!一天,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根生锈的铁棍,告诉别人说这是一把从南山仙人那里得来的宝剑,名字叫做赤宵。他说自己不是人,是天上的一条赤龙。而始皇帝是白龙,他将来要取而代之。他还说,他知道始皇帝的元气已经化为一条白蛇,最近一段时间正在丰西泽附近游弋。他要去斩这条白蛇。人们都把他的话当作笑话、大话,没有人相信。一天晚上,他和几个年轻人走到丰西泽,因为经常有人在这里消失,大家派了个身手敏捷的青年先去打探。一会儿,探子吓得面无人色地逃了回来,说见到一条硕大无比凶恶异常的白蛇挡在道路中间。

这时,刘邦分开众人,说他要去斩了白蛇。过了一夜刘邦还没有回来,大家以为他一定被巨蛇吞吃了便派人过去查看,到那却见一条硕大的白蛇被斩为两段,刘邦正躺在路边呼呼大睡。他手中的那根铁棍不见了,变成了一把饰有七彩珠九华玉寒光逼人的宝剑。剑身清晰地刻着两个字:赤宵!这把赤宵剑在鞘室中,还能光照于外,神异非常。但是《晋书·张华传》说斩蛇剑后来被焚毁于武库火灾之中,因此后人推测汉武帝墓中的剑乃是后来另铸的一柄。汉武帝万万没有想到,他生前耗费数十年,以百万民夫的生命修建的茂陵,并没能够让他的后代永续霸业,也没有让他自己死后继续享用荣华。这些珍宝反而很快招来了盗墓贼,一度使茂陵成为贼窝。这真可谓是莫大的讽刺啊!

相关内容

汉武帝的皇位竟因一个女人的嫉妒心而换来的> 汉武帝男宠韩信曾孙韩嫣 却因得罪一女人丧命> 海昏侯墓主:汉武帝之孙刘贺 遗骸腰部见玉印> “御前带刀侍卫”源于汉武帝刘彻的发明> 解密:汉武帝刘彻到底是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的?> 汉武帝的男宠韩嫣拒绝勾搭丞相 为何被太后毒> 王恢给汉武帝出了歼灭匈奴的妙计却害死自己?>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