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李世民
目录
位置: > 历史故事 > 李世民 >

唐朝历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的那几个老对手

王世充:买主求荣,篡逆奸雄

王世充,字行满,本来姓支(胡人)。他祖父支颓耨年纪轻轻就死了,父亲支收跟随他的改嫁到霸城王家的母亲生活,因而就改为姓王,官职升到汴州长史。王世充广泛阅读了各类书籍,尤其爱好兵法以及卜卦算命、推算天文历法方面的学问。隋文帝开皇年间,他以军功拜仪同,累转兵部员外郎。杨玄感之乱时, 王世充率军平叛,打败了齐郡孟让,斩首万余,生俘十多万,因军功卓著,隋炀帝更加信任于他,认为他兼具将师才略,并在赏功宴上亲执御酒赐之。李密攻克洛口粮仓后,隋炀帝派王世充出战,被李密淹死一万,冻死一万余人,数万隋军伤亡殆尽, 才剩一千余人回到河阳。王世充自己请罪坐牢, 越王杨侗派遣使者释放了他,召回洛阳,驻扎在含嘉仓城,收集逃散的士兵,又有了一万多人。

不久,宇文化及在江都杀掉隋炀帝,越王杨侗在洛阳被推为帝,拜王世充为吏部尚书,郑国公。杨侗登基后,与王世充等合议,设计招降李密:让他攻伐宇文化及,然后趁两虎相争必有一伤时,坐拥渔翁之利。杨侗拜李密为太尉,因此李密帮着杨家平定叛乱,且屡战屡胜。王世充非常担心:自己从前与李密百余战,杀伤对方将士甚多,一旦李密全歼宇文化及还朝,肯定会对自己不利。不久,李密果然大败宇文化及,但也两败俱伤。王世充于是先散布谣言,杀掉与李密亲近的大臣元文都等,独揽朝中大权。在东都洛阳毒死杨侗,发动宫廷政变,自称皇帝,国号郑,大封亲戚兄弟为王,占据洛阳,与李唐争锋。李密入东都的美梦被打破,只得仍驻扎在金墉城(今河南洛阳东)。

不久,王世充属下罗士信等大将纷纷反叛,奔降唐朝。王世充抓住瓦岗军久战疲惫军心不稳,伤亡很重又未休整的机会,亲率两万余精锐部队,在屯兵通济渠(今河南孟县境内)南与瓦岗军决战。李密留王伯当守大本营金墉城,亲领精兵出偃师(今河南偃师东),在邙山南麓摆阵迎战王世充。结果瓦岗军在北邙山的惨败,溃不成军,开始瓦解。李密认为大势已去,在进退维谷的窘境下,只好率残部两万人进入关中,投降了李唐。其他将帅和州县首领则多归附于王世充。不久,秦王李世民率唐兵来攻,洛阳附近城池纷纷降唐。王世充据守洛阳,请求窦建德援救。窦建德派大军来援,被李世民一举击败,最后被俘。拥城自守的王世充陷入绝望,与诸将商议突围逃走,但属下将领谁也不不说话。“大郑皇帝”见大势已去,率其百官请降。

窦建德:盖世英雄,天命不及

窦建德,贝州漳南县(今河北故城东北)人。年轻时,把履行诺言看得很重。曾经有个同乡死了父母,家境贫寒无力安葬,当时窦建德正在耕田,听到后直叹气,立即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全部财物,因此深受乡亲们称赞。原先,他当过里长,因犯法逃出去了,碰到朝廷大赦天下才回家。他父亲去世,送葬的有一千多人,凡是有人送礼,一概辞谢而不接受。

隋炀帝伐高丽,大肆募兵,窦建德为二百人长。不久,见天下乱起,他率数百人亡入高鸡泊中聚结,以此自保。当时往来于漳南县境的各股盗匪,沿路屠杀抢劫当地百姓,焚烧房屋,惟独不到窦建德的家乡骚扰。因此郡里县里料定窦建德跟盗匪们相互勾结,就拘捕了他的家属,不论老少都杀掉了。窦建德听到他全家已被杀光,率领他手下的两百人逃跑投靠了高士达。高士达自称东海公,任命窦建德为司兵。后来孙安祖被张金称杀掉,他的几千名士卒又全部投奔窦建德。从此逐渐壮大,队伍发展到一万多人,还是在高鸡泊一带活动。他往往拿出身上的所有财物接济别人,跟士卒一样吃苦耐劳,因此能激发人们为他拼命。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河北。唐朝史官尽管称窦建德为“贼”,但对他的事迹却赞美不已。

“建德每平城破阵,所得资财,并散赏诸将,一无所取.又不啖肉,常食唯有菜蔬、脱粟之饭.其妻曹氏不衣纨绮,所使婢妾才十数人.至此,得宫人以千数,并有容色,应时放散.得隋文武官及骁果尚且一万,亦放散,听其所去.又以隋黄门侍郎裴矩为尚书左仆射,兵部侍郎崔群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自余随才拜授,委以政事,其有欲往关中及东都者亦恣听之,仍给其衣粮,以兵援之,送出其境.” 可见,窦建德的事迹,是真正的"革命起义将领"所为。不过,之后的窦建德开始日益骄横起来,先是听信谗言杀掉能征善战的大将王伏宝,又杀忠谏的文臣宋正本,人心开始涣散。621年 (武德四年)五月,窦建德决定出兵营救王世充,曹皇后也劝他进取河东,不要和唐兵正面争锋。窦建德不听,并说:“郑国悬命朝暮,以待吾来.岂可见难而退,示天下以不信也!”虎牢关一役,秦王李世民亲自披甲执兵,与窦建德大战,最终大英雄兵败山倒,在牛渚口中枪被擒,同年七月十一日,被唐高祖处死于长安。窦建德虽然犯了一些严重错误,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

刘武周:一时人雄,身亡突厥

刘武周,祖籍河间景城(今河北交河东北),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传说刘武周的父亲刘匡有一天夜里和妻子赵氏坐于庭中,忽然看见一个物体,形状犹如雄鸡,其身上的流光把整个地面都给照亮了,飞入赵氏怀中,武周母赵氏赶紧起来抖动衣服却什么也没发现,之后不久便有了身孕,生下刘武周。青少年时代,刘武周尤以骁勇善射著称,其兄刘山伯见他常和一帮豪侠之人饮酒交游,就劝诫他说:“汝不择交游,终当破灭我们刘家门户.”以长兄身份,刘山伯常常对这个桀骜不驯的老弟施以拳脚。忍受不了家兄“家暴”,刘武周跑至隋将杨义臣帐内从军,在隋炀帝征辽战争期间以军功授建节校尉,衣锦还乡。617年(大业十三年),刘武周杀死马邑太守王仁恭,自称太守,为了稳住局面,派遣使者依附于突厥。

隋雁门郡丞陈孝意、虎贲将王智辩合兵征讨刘武周,将他围困于桑乾镇。刘武周和突厥援军骑兵出击,大败隋军。刘武周趁势进取汾阳宫。为了讨好突厥,刘武周将俘获的隋汾阳宫宫女献给突厥,突颜始毕可汗以战马赠与他。刘武周开始兵强马壮,攻陷定襄。突厥为了扶植地方割据势力,册封刘武周为“定杨可汗”。不久,刘武周建国称帝,建元天兴。不久,他又入图晋阳,南下与李唐逐鹿中原,并击败唐将李仲文和李渊手下号称“智多星”的裴寂,吓得齐王李元吉逾城逃走,太原落入刘武周之手。同年十一月,秦王李世民率军征讨,双方屯兵于柏壁。李渊命永安王孝基、陕州总管于筠、工部尚书独孤怀恩、内史侍郎唐俭进取夏县,被刘部将崇茂与尉迟敬德部袭破,唐军全军覆没。尉迟敬德回师浍州路上,被秦王李世民邀击于美良川,首次大败.李世民又在雀鼠谷大败刘武周大将宋金不久,刘武周的骁将尉迟敬德、寻相、张万岁等收其精兵投降了李世民。刘武周十分恐惧,率五百骑兵逃亡突厥。三年后,刘武周因想要图谋逃回马邑,事情泄露,被突厥杀死。

刘黑闼:后起之秀,称霸一方

刘黑闼,贝州漳南县(今河北故城东北)人,年轻时狡诈蛮横,嗜酒好赌博,不治产业,家境贫困缺吃少穿,同乡窦建德时常给以资助。 后来,农民起义军纷起,刘黑闼投奔郝孝德,啸居山林,后来归顺李密,成为偏将。王世充大败李密后,又归王世充。当他看清这位西域胡人靠念咒请神来维持局面时,刘黑闼非常鄙视他,投奔从前的好友窦建德.窦建德一见大喜,马上署为将军,封汉东郡公。虎牢之战后,窦建德被擒,王世充投降,李世民一时间威震天下,俨然成为李唐第一功臣,人气直线飙升,大有超越李建成之感。在对待窦建德的部将上,李渊父子执行高压政策,认为窦建德部众将自行解散。但是,官吏进行搜捕时,却残虐窦众,激起窦部的强烈反抗,掀起一场反唐风暴,使李唐付出了惨重代价。当时刘黑闼躲回漳南老家,闭门不出。不久李渊下诏征调窦建德旧将范愿、高雅贤、曹湛等人去长安待命。

这几人闻讯非常害怕,一起商量道:“王世充以洛阳城降于唐朝,手下猛将如单雄信等几十人都被斩首,我们这些人到长安,肯定没有生存的机会。而且,从前我们夏王窦建德俘获淮安王李神通,好吃好喝好招待,礼送他回唐国。李家现在捉得夏王,马上就加以杀害,我辈如不替主公报仇,也真羞见天下人啊。”计议已定,几个人就决定起兵反唐。在选起义军首领时,几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刘黑闼。当几人说明来意后,刘黑闼非常高兴,杀牛招待大家,聚集了一百多人,一举攻克漳南县城。不久,又大败唐朝两支正规军。622年(武德五年)正月,刘黑闼在相州自称汉东王,建年号为天造,任命范愿为左仆射,董康买为兵部尚书,高雅贤为右将军,将窦建德的夏政权文武官员全部恢复原职,定都洺州(今河北永年东南)。建立法规主持政务,全部效法夏政权的制度。不久,大败来犯的李唐淮安王李神通等人,就连赫赫有名的李世勣,也被打得只剩一人逃免,部下被杀得一干二净。

秦王李世民又亲自上阵指挥军队,洺水一战,李世民的亲信大将罗士信被杀。面对刘黑闼挑战,李世民也不得不服软一下。不久,刘黑闼军粮已尽,决定和李世民决战。李世民派人挖开洺水,淹死刘军数千人,之后又被杀万余人,刘黑闼最后带领一千余人逃亡突厥。三个月后,刘黑闼借得突厥兵再起,侵犯山东。不久又被李建成和李元吉打败。次年正月,刘黑闼逃到饶阳(今河北饶阳)时,跟着他的才一百多骑兵,大家都饿得要命,想进饶州城吃点东西。刘黑闼委任的刺史诸葛德威出城大礼迎接,请他们进城。刘黑闼开始不同意,诸葛德威假装真诚恭敬,哭着坚持邀请。刘黑闼才走进城门,诸葛德威就指挥部队拘捕了他,送到李建成面前。不久刘黑闼被斩首。

相关内容

揭秘:一代明君李世民为何要杀光所有亲兄弟?> 怎样玩转权力控制游戏: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王之>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与隋炀帝杨广的十大惊人相>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对哪四个男人魂牵梦系?> 揭秘:唐朝大将尉迟敬德亲手干掉李世民弟弟?> 大唐定鼎的决定一战 且看李世民的灭郑夏之战> 唐太宗是如何一举击溃突厥帝国的?突厥怎么灭>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 Weibo Article 41 Weibo Article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