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汉武帝刘彻
目录
位置: > 历史故事 > 汉武帝刘彻 >

为什么汉武帝的丞相们都不得好死?伴君如伴虎

有一幕情景,我印象深刻。那是公孙贺被武帝拜为丞相时,但公孙贺不接印绶,反而在那里一边磕头一边痛哭。他说:“我本来是边地身份卑微的人,靠着鞍马骑射的才能为官,本领不能胜任宰相。”武帝和他身边的人看到公孙贺那么悲伤的样子,也感动得流泪了;武帝说:“扶起丞相。”公孙贺还是不肯起来。武帝生气了,站起来要拂袖而去,他才不得不接受丞相一职了。出来的时候,公孙贺身边的人问他缘故,他说:“皇帝贤明,我的本事不够,恐怕要负担的责任太重,会遭横祸啊。”

有多危险呢?因为公孙贺知道,在武帝一朝,从公孙弘之后,丞相李蔡、庄青翟、赵周三人都因事而死,他的前任石庆虽然因为特别谨慎没有出事,也多次被武帝谴责。他自是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其实,以公孙贺的资历,他不应当这么害怕,还怕到痛哭。首先,他在年少时就从军,数次立功,还是武帝的太子舍人,从小就跟着武帝;他还娶了卫皇后的长姐卫君孺,与武帝是连襟。《史记》里说,公孙贺“七为将军,出击匈奴无大功,而再侯”——虽无功劳,也有苦劳。

公孙贺还知道担心,可是他的儿子公孙敬声却没有这个自觉。公孙敬声时任太仆,为人骄纵,还擅自动用了军费一千九百万钱,事发被捕入狱。公孙贺为了救儿子的命,向武帝请求去抓捕阳陵大盗朱安世来换。武帝同意了。公孙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朱安世抓住了。可一个能让武帝都头痛不已的大盗,怎么会甘心就这以臣服?况且那时的游侠之风还在民间紧一阵缓一阵地刮,大盗同时也是大侠,他是拥有很多信息资源的。朱安世在狱中上书,揭发了公孙敬声不仅与阳石公主私通,还在皇帝的专用驰道上埋藏木人诅咒皇帝。武帝大怒,下令追查。而一边早就想干掉太子的江充等人,趁机对付这一支卫太子和卫皇后的派系。于是乎,公孙贺父子死在狱中,公孙家被族诛,巫蛊之祸由此而起。

公孙贺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局。他没有猜到原来他的丞相生涯是以流血漂橹、尸横遍野、国本动摇来作为收梢的。一场大战,长安城死了几万人。

《汉书·公孙弘传》中有这样一段话:“自蔡至庆,丞相府客馆丘虚而已,至贺、屈氂时坏以为马厩车库奴婢室矣。唯庆以惇谨,复终相位,其余尽伏诛云。”丞相府的客馆,后来竟然都坏得被当做了马厩、车库或者奴婢住的房子。这是武帝着意打击丞相的结果。武帝为了加强自己的集权,把内朝和外朝正式区分开来了。丞相的权力大大下降,只是一个执行机关;另外设立了“位在三公之上”的大将军,又提高了侍中出入禁宫的特权。简单地说吧,在高祖、惠帝等时期,丞相进来、行礼,皇帝是要起身还礼的;而到了武帝后期,就没有这样的歌仔唱了。

历武帝一朝,共有十三位丞相;得以善终有六位。他们有的是卫绾这样的:作为汉代第一位非军功集团而得以担任丞相的儒生,他初仕文帝、后仕景帝、再仕武帝,有军功。有的是像田千秋这样的:因为一封上书,数月之内就被拜为丞相,后来也一直辅佐昭帝。有的是像许昌这样的:因窦太后的提拔而起,又因窦太后崩了而被免职。公孙弘特别一点,六十多岁才成为丞相,生性猜忌而又谨慎,善于扮猪吃老虎,还试图借胶西王之刀把董仲舒搞掉,奇怪的是,他的丞相位一直坐到八十多岁病死为止。当然,更有薛泽、石庆这样默默无闻的。

显然,这些能安静地活下来的人是有共同点的,他们都没有大的才能,谨慎、老实,或最起码看起来老实。幸福都是相似的,被搞死的各有各的死法。

窦婴喜儒,先得罪窦太后,又不见容于王太后,最后武帝以矫诏为罪名把他族灭了。窦婴之死,固然是因为与田蚡一系列的政治斗争,更是因为其喜欢养士,又与豪族结纳,犯了武帝的禁忌。

田蚡贪奢、霸道,喜弄权术,整死灌夫和窦婴,自己也被吓得病死了。武帝发现田蚡曾经卷入淮南王刘安的谋反中,大怒道:如果田蚡还在,我就把他族灭了!

剩下那几位:李蔡,因盗景帝陵园冢地获罪自杀;庄青翟的死,是因为手下三长吏陷害张汤,武帝要为张汤报仇;赵周死于“明知列侯所献的黄金成色不好或重量不足却不上报”的罪;公孙贺死于巫蛊之大逆;刘屈氂则死于欲与李广利谋立昌邑王又祝诅主上。

所谓伴君如伴虎。他们自己又不检点,武帝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除掉他们的借口。

所以说,即使当了丞相,位极了人臣,也不要掉以轻心,皇帝随时可以拿一个莫须有的借口,一个口径合适的黑锅,让你温驯地死掉,死的时候不带走一片云彩。文/侯虹斌

相关内容

汉武帝的皇位竟因一个女人的嫉妒心而换来的> 汉武帝男宠韩信曾孙韩嫣 却因得罪一女人丧命> 海昏侯墓主:汉武帝之孙刘贺 遗骸腰部见玉印> “御前带刀侍卫”源于汉武帝刘彻的发明> 解密:汉武帝刘彻到底是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的?> 汉武帝的男宠韩嫣拒绝勾搭丞相 为何被太后毒> 王恢给汉武帝出了歼灭匈奴的妙计却害死自己?>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