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汉武帝刘彻
目录
位置: > 历史故事 > 汉武帝刘彻 >

汉景帝为刘彻做的准备:扫除刘荣 罢黜周亚夫

汉景帝的皇长子刘荣非常不幸,他被立为太子仅仅四年后就被废掉,后来,又因为侵占宗庙之地而被逼自杀,可以说,刘荣的太子当得很不平安。根据《史记·外戚世家》的记载,刘彻继位太子的过程非常艰难,历经五个女人四年的相互角逐。但是刘彻被汉景帝立为太子之后,却是出奇的宁静,整整九年的太子生涯没有遇到过任何风险,刘彻与前任太子刘荣相比,可以说是幸运的平安太子。可是在废太子刘荣的过程中,朝中重臣周亚夫是极力反对的,那么,他以后会不会为难新太子刘彻呢?精于权术的汉景帝还会有哪些措施来保证刘彻成为平安太子的呢?

汉景帝借郅都之手除掉了皇长子刘荣,为刘彻顺利接班扫平了障碍。但是仅仅除掉刘荣还没有完全达到目的,汉景帝下一个寻找的目标是谁呢?这个人就是,吴楚七国之乱立了大功的周亚夫。周亚夫是一个什么人呢?周亚夫是太尉周勃之子,但并不是长子。周勃死以后,周勃的长子周胜之接替了他的爵位,但是后来他的长子因为犯了法被废了。当时周亚夫在河内郡任郡守,所以就封周亚夫为条侯。周亚夫真正得到汉文帝的赏识是因为有一个突发事件,这个事件是在文帝朝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次匈奴大举入侵的事情,匈奴的入侵直接威胁到京城长安的安全,所以汉文帝就派了三支军队分别在霸上、棘门、细柳三处驻军,这三处大致的位置都是在现在的西安和咸阳的附近,其中周亚夫是细柳营的主帅。汉文帝为了慰劳这三处的军队,他亲自到三处军营中间去慰问。到了霸上,到了棘门,这两处军营汉文帝就轻而易举地进去了,而且主帅都亲自出来相迎,汉文帝也感到很高兴。最后汉文帝的慰劳部队,这个慰劳大军走到周亚夫的细柳营出现问题了。

汉文帝的先头人员到了细柳营门口以后,看见细柳营和前面霸上、棘门完全不同,那些守营门的士兵一个一个是弓上弦、刀出鞘,守卫得非常严,而且皇帝的先导进不去。汉文帝的随从就告诉守营门的人说皇帝来了,这个守营门的士兵竟然回答,说我们军营中间只知道将军的命令,不知道皇上的命令,就被挡住了。后来汉文帝来到跟前也进不去,只好派人拿着皇帝的节信,就是拿着皇帝的信物,说明皇帝亲自来劳军,这样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让皇帝进来。而且汉文帝进了营门以后,守营门的军士就告诉他们,军营之中不能够快速骑马,就是不能狂奔。汉文帝没有办法,他的随从都勒着马缰慢步徐行,就慢慢地走。到了大帐之中,周亚夫是一身戎装啊,拜见汉文帝,说戎装在身我不能行跪拜礼。汉文帝慰劳了一番出来以后,文帝周围的人都对周亚夫的行为很不理解,汉文帝却对周亚夫的行为大加赞赏,霸上和棘门的守军和周亚夫的细柳营相比的话,那个霸上跟棘门简直就是儿戏,那个一次偷袭就可以成功,但是周亚夫的军营谁来偷袭都无法撼动。所以从此以后周亚夫大得汉文帝的欣赏,汉文帝临死之前给他的儿子汉景帝有一个交待,说如果国家有急事可以任用周亚夫。文帝死了景帝继位,景帝继位以后,景帝三年不是遇到吴楚七国叛乱嘛?周亚夫就立了大功了。所以,周亚夫就是这样得到了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

细柳营的故事说明,周亚夫不愧为一代名将,结果是他这种治军严谨,恪于职守的大将风范赢得了文景两朝皇帝的器重,并始终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在景帝朝发生的三件重大人事安排上,周亚夫一次又一次表现出了他的严谨与倔强,奏出了君臣之间的不和谐音符。那么在这三件事上周亚夫的所作所为有道理吗?汉景帝又是如何处理与这位重臣的关系呢?司马迁在《史记》中是如何记载这一事件的呢?《史记》中记载的周亚夫是一个行事严谨的将军,一个有功于汉朝的人,他的做事风格就是秉章办事,知无不言,所以这就难免做些与皇帝意愿不符的事情。那么,当周亚夫与皇帝发生摩擦和矛盾的时候,汉景帝会如何处置呢?

吴楚七国叛乱被平定以后,周亚夫得到信任,担任太尉、担任丞相,一直在朝中任高官。但是他在吴楚七国之乱得到信任之后,连续发生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他阻止汉景帝废立太子,这件事情上,他明显地违背了汉景帝的意志。所以汉景帝自这以后,两个人关系开始出现了比较大的裂痕,这是第一件事。第二件事,就是在阻止废立太子不久又发生一件事,就是窦太后提出来要封皇后王娡的哥哥王信,封他为侯,周亚夫再一次提出反对,像反对废太子刘荣一样。周亚夫反对的理由就是刘邦白马盟誓中间的三句话,就是非刘者不王,非功不侯,如果不遵从,天下共讨之。那就是不姓刘不能封王,没有功不能封侯。所以周亚夫就坚持说,皇后的哥哥王信他没有功,不能封侯,这一次导致窦太后很不愿意。其实这一次封侯这件事情汉景帝也不同意,但是汉景帝不好阻拦他母亲,他拿出来朝议,结果是周亚夫出面阻止了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实际上一方面汉景帝目的达到了,另一方面,周亚夫难以驾驭的这一面让汉景帝感到很不安。

接下来又发生了第三件事情,这件事情是指的在汉匈关系中间出现了一个新的现象。就是匈奴有五位将领投降汉朝了,汉景帝就想封他们为侯,封五位降将为侯。当然汉景帝这个做法遭遇到了周亚夫的反对,周亚夫不同意,这是第三次投反对票。汉景帝是坚决要封,周亚夫是坚决阻封,两个人正式顶上去了。作为汉景帝来说他有一个想法,在汉匈关系上,出现匈奴的将领投降汉朝的事情是不多见的,如果有五个人投降,我们封了他,可以鼓励更多的匈奴将领投降。所以,汉景帝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策略,从策略上讲汉景帝的说法有道理。周亚夫反对,周亚夫反对的理由是什么呢?说这五个人本来是匈奴的将领,现在投靠汉朝,等于说这五个人对匈奴的单于来说他是不忠之臣,他对匈奴是不忠之臣,你现在封他等于是鼓励做臣子的不要忠于自己的主子,所以周亚夫反对。周亚夫这个反对他是从道德立场上来看,讲得也对啊。你在一个封建社会中间,如果你不鼓励臣子忠于国君,你鼓励那些投降的人,那岂不是天下乱臣贼子就成了一片了吗?周亚夫讲得有他的道理。

周亚夫是从稳定整个封建统治秩序的角度不主张封,汉景帝是从汉匈关系的角度主张封,一个从策略上考虑,一个从道德上着眼,两个人说的各有自己的正确一面,所以这个事情很难说是景帝对还是周亚夫对,是景帝错还是周亚夫错,很难讲。但是两个人为这件事情顶上去以后,当然最终拍板的权力在汉景帝手里,汉景帝最后是封了。汉景帝这一封周亚夫是不干了,怎么办呢?撂挑子了,递了个病假条请病假不上班了。当然周亚夫这个做法是一种软对抗,就是你不听我的,我就泡病假,我不干了。那么作为汉景帝来说的话,我正不想叫你干,我废太子你反对,我封王信你反对,我封匈奴的降将你又反对,你处处和我作对,你请病假刚好,我批准。就趁着他请病假,汉景帝就下令把周亚夫丞相的职务免了。这样,周亚夫就从一代名将,汉景帝之朝最大的功臣,变成一个闲赋在家的休病假的长休病号,在家休息了。

周亚夫以一种不明智的办法与朝廷对抗,也就是与皇帝对抗,最终落得闲赋在家。但是周亚夫毕竟是两朝元老,既有能力,又很有威望,汉景帝还是想再给周亚夫一次机会。根据《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景帝有一次请周亚夫吃饭,想开导开导他,那么周亚夫会不会把握住这个机会,重新登上政治舞台呢?在汉景帝试探周亚夫的过程中,他们二人之间在为人处世上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周亚夫在家本来也不招谁也不惹谁,但是汉景帝请他吃饭。在这个酒宴上给他准备了一大块肉,这一大块肉是一整块肉,既没有切开,也不给周亚夫任何餐具,周亚夫就瞅着那一大块肉没法下嘴。这个宴你说说汉景帝安的什么心啊?他其实是在暗示周亚夫,至于这个暗示是什么,等一会儿我来讲。周亚夫悟不出来,周亚夫就找主持宴请的人,找他要餐具。这一要餐具汉景帝就火了,汉景帝说了一句话,这还不满足你吗?就是我把你请过来,给你这么一大块肉,你还不满足吗?周亚夫一看汉景帝怒了,站起来了,赶快脱下帽子又是请罪,走了,但是周亚夫实际上是憋着一肚子火走的。这面周亚夫走了,那边汉景帝就指着他的身影说,这个人绝不是一个侍奉少主之人。这个结论就非常可怕了,这不是一个侍奉少主之人,那他背后的意思是要把这根刺给剔掉。

汉景帝这一次请周亚夫来吃饭,搞这么一整块肉是既不切也不给餐具,我们可以从汉景帝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个什么谜,就是他卖的什么药?什么意思?其实汉景帝是给了周亚夫一个暗示,暗示他什么呢?说没有我的帮助,肉到你嘴边上你也吃不到嘴里,是这么个意思,以这个比附他的立功。你不要以为你立了那么大的功,如果不是我的支持和帮助,你能够立那个功吗?你凭什么居功自傲呢?现在肉到你嘴边你吃不下去,没有我的帮助你吃不下去啊。这里边牵扯到汉景帝的为人,因为我没有讲汉景帝这个人,汉景帝这个人他是哪种类型的人呢?他是那种只做事不说话的人,话很少,他经常给你做个事让你慢慢来体会,你要体会得到了他非常欣赏你,你要体会不到了他认为你是傻帽,你这个人在他眼里就不行了。有这么一类的人,当然这一类人有普通的人也有做领导的人,最高领导就是皇帝了。如果遇到这么一个皇帝,那大臣们他们要做的事就得猜心事了,他给你弄了一大块肉,你眼瞅着肉你不能吃,你这个时候惟一的就是说你要向皇上谢罪,说明你的无能,你服了皇上了,皇上可能就会放过你。你又要这要那,你要破解难题,你不依赖皇上反倒坏了。汉景帝是这么一个人,这种人社会中间也有,他属于只做不说这种人。而周亚夫这个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我大体上把社会上的人分为这么几类:一类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他为的是什么呢?为的是事业。第二类人只琢磨人不琢磨事,他把那个人际关系琢磨得透透的,然后在人际关系上他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种人为的是当官。第三类人只琢磨钱,他为的是发财。第四类人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这就了不得了,这就能办成一些大事了。那当然还有一类人是既琢磨事又琢磨人还琢磨钱,那就更不得了。周亚夫这个人他属于哪一号人呢?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比如说平定吴楚七国叛乱,他就认为把梁国扔出去,把吴楚兵挡在梁国这个地方,然后我去断他的粮道,我就能把吴楚七国的叛军给解决了,至于这个事得罪谁不得罪谁我一概不考虑,我只求把事办成,这叫只琢磨事不琢磨人,所以他立了大功。你看废太子的时候他又反对,他为什么反对啊?他又是只琢磨事不琢磨人,因为太子是天下之根本,不能够轻易地废跟立,如果没有大过你不能废,他反对。要封皇后的哥哥为侯他又反对。所以这个人他的难以驾驭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周亚夫是有一个价值体系,就是他处理事情,他办事情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一整套的价值评估体系,这个事该怎么办,不该怎么办,他是这样一个人。这样的人往往他有自己的主见,他是能臣,但是这种人也往往最不得皇上的喜欢。

看来,在汉景帝的饭桌上,周亚夫还是没有能够通过汉景帝的考察,最终汉景帝上纲上线,认为周亚夫很可能就是新任太子刘彻的绊脚石。这无疑使得周亚夫陷入了危险境地。可是过了不久,周亚夫的儿子不谨慎的一件小事,又给周亚夫的困境火上浇油,那么这究竟是一件什么事呢?这件事会给周亚夫带来什么后果呢?

所以果然最后出了这么一件事情,周亚夫的儿子给他买了五百套铠甲,买的时候是在国家制造铠甲的仓库里买的,这个买是犯法的,因为在汉代私人不能购买这种军械。当然周亚夫的儿子买这个东西是为他的爹做殉葬准备的,周亚夫生前是大将军是太尉,万一周亚夫去世以后用什么东西作为陪葬品呢?就用这五百副铠甲。结果买这五百副铠甲出了个小问题,这个铠甲很重,搬运的时候搬运工很累,周亚夫的儿子事做得不漂亮,没有把工钱给足。这些搬运工人干了这么多活没拿到钱,这等于是拖欠民工工资,当然就告状,告状怎么告呢?说周亚夫的儿子买兵器要造反,这个造反是谋逆大罪啊,这案子很快就报到汉景帝那儿去了。

汉景帝一看,周亚夫的儿子,又牵扯到周亚夫,好了,这机会全来了,立即批转要查办。然后,批转是在廷尉府,廷尉府的人就去周亚夫家里,拿着这个文书、法律条文去质询,叫周亚夫一条一条做笔录了。周亚夫是何等人啊,他是指挥百万大军的上将啊,怎么能够面对这样的刀笔之吏?周亚夫拒绝回答,一个字都不答,这个派去的小厮文书官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就上报了。这一上报汉景帝就骂人了,史书记载汉景帝骂人只有这一次。汉景帝骂了一句话“吾不用也”,就是我再也不用去询问你了,直接把周亚夫投到监狱里去,这样一代名将周亚夫,这个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大将军就进了牢。周亚夫进了监狱以后,当然他不会受狱吏的侮辱,所以周亚夫就绝食五日,吐血而死,这样一代名将就被汉景帝逼死了。换句话说,汉景帝不但除掉了废太子刘荣,而且把反对废太子刘荣最得力的一个功臣周亚夫也除掉了。

汉景帝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而周亚夫是一个只琢磨事不琢磨人的人,这样君臣之间猜谜语,周亚夫就难免屡屡不明白汉景帝的意图,结果是最终让汉景帝产生了误解,认为周亚夫很有可能是太子刘彻的绊脚石,于是把周亚夫逼死在监狱之中。那么周亚夫一死,太子刘彻是不是就能够舒舒服服地做平安太子了呢?汉景帝这个只做不说的人究竟为太子刘彻还提供了哪些保障措施呢?广告之后继续讲述。

从以上的讲述可以看出,汉景帝是在一步步地为汉朝江山的平稳过渡做着工作,不惜一切力量保护刘彻做一个平安太子,首先是清除了废太子刘荣,其次是逼死重臣周亚夫。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政治格局的巨大变革之中,汉景帝也在物色着能够辅佐刘彻的大臣,那么谁将会进入汉景帝的视野呢?这个人又是凭借什么打动了汉景帝的呢?司马迁在《史记》中又是如何记载这个人的呢?

当然汉景帝做工作他做法是两面做,一方面要拔刺,另一方面他还要给太子安排一个辅佐他的人,他安排了一个叫卫绾的人去做太子太傅。卫绾是个什么出身呢?据史书记载,卫绾是因为车技一流而做了皇帝的侍从,就是换句话说卫绾是个车夫,是个赶车的,但是他赶车的技术非常高,就是这样一个人,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他本来是个车夫啊,这个车夫后来就做了中郎将了,中郎将隶属于郎中令手下的一个侍从的军官。他之所以能够得到提拔,完全是因为卫绾这个人他很有眼色。其实不管什么出身,你要做官不是都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吗?你无论是通过推举也好,是通过其他的途径也好,总而言之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其实皇帝提拔人,最容易得到提拔的是他身边的人,并不是封疆大吏那些人,那些人立了功还招嫉呢,真正容易得到提拔的都是在皇帝身边做事的人,因为你在皇帝身边做事,很容易得到皇帝的赏识。卫绾就这样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做了汉文帝的中郎将,还是汉文帝的侍从。但是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这个时候汉景帝还是太子。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汉景帝以太子的身份请他爹,就是请汉文帝身边的一些官员到太子府中来喝酒。当然太子请客这是个很大的面子了,所有被邀请的人无一例外都去了,就一个人没去,谁啊?卫绾。卫绾为什么没有去啊?太子请客卫绾竟然不去,说了一个理由,有病了,不能去喝酒。其实卫绾真正的想法是什么呢?害怕汉文帝的责备。因为你作为文帝身边的侍从,你到太子宫中去喝酒,很容易给文帝造成一种印象,就是你提前去巴结,去交往未来的皇帝了。你要是这样的话,老皇帝就会对你有看法,是不是觉得我已经不久于人世了,你就提前要找个靠山,改换门庭了?这个很容易招嫉的,所以卫绾没有去。

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继位,汉景帝一继位以后卫绾还做他的中郎将,但是这个中郎将,因为汉景帝做太子的时候就惦记上卫绾了,所以尽管他做中郎将,汉景帝有一年多的时间对他身边工作的卫绾是不理不睬,一句话都不说,非常冷淡,这就是惦记上了。但是卫绾怎么办呢?卫绾是一点也不解释,反而更加勤奋认真地去工作。一年多以后,汉景帝去打猎了,打猎的途中他让卫绾做参乘,就是陪他坐车。上了车以后汉景帝就问他,你知道我为什么今天请你来坐我的车吗?卫绾说,我不知道啊,我是一个车夫被提拔上来的人,皇上叫我来坐车,我不知道什么意思。汉景帝笑了笑就问他,说那一年我请客,所有的人都来了,你为什么不来?你看看这太子的记性多好啊,惦记上了,记住了。

结果卫绾没有任何解释,说死罪死罪,那天我确实是病了,他还不把话点透。实际上这是两个明白人的对话,两个人都是只做不说,汉景帝是个只做不说的人,卫绾也是个只做不说的人,两个人这一番对话其实是两个聪明人的相互欣赏,我欣赏他,他也欣赏我,两个人是同类人、一类人。所以卫绾没有说破,说我还是那个老理由,就是我那天确实病了不能来,汉景帝就笑了笑。所以到临下车的时候,汉景帝说我赏你一把剑吧,要赏卫绾一把剑。卫绾说我不敢要啊,剑是多么贵重的礼物啊,而且先皇赏给我的六把剑,我都在家里放着呢。汉景帝不相信,说剑是很贵重的东西,一般人拿到剑以后要么是佩戴,要么是交换其他的东西,你竟然放到家里动都没动。汉景帝亲自派人到卫绾家去察看,卫绾家果然是汉文帝赏他的六把剑,崭新的六把剑全部在那儿挂着,没有一把用过。使者回来一报告,汉景帝心里是大为高兴,因为这个不动表明对皇帝赏赐的重视啊。但是汉景帝什么也没有说,因为他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

这个卫绾也是一个只做不说的人,他俩性格非常类似。卫绾其实是一个既琢磨人又琢磨事的人,卫绾在人情练达上远远超过周亚夫,你别看他是个车夫,这个车夫可是在人情世故上很有一套的。周亚夫尽管是太尉,是大将军,这个人情上有很多他不太了解的地方,所以周亚夫被杀。而这个卫绾又得到了汉景帝的赏识,汉景帝赏识他以后,就任命卫绾做太子太傅,就是做了刘彻的辅导官去辅佐刘彻。他做了几年太子太傅以后,卫绾又被提拔担任了汉景帝朝的最后一任的丞相,还做了三年丞相。我们通过这个事可以知道,汉景帝是两个方面做工作,该除的一个一个除,另一方面又派他最欣赏、最信任的卫绾去辅佐太子。那么在这样一个背景之下,太子能不太平吗?太子还能有什么不测之祸呢?所以刘彻从七岁被立为太子以后,到十六岁继位登基这九年中间非常平静,没有发生任何变故。当然这里边最重要的原因是汉景帝所做的工作。

相关内容

汉武帝的皇位竟因一个女人的嫉妒心而换来的> 汉武帝男宠韩信曾孙韩嫣 却因得罪一女人丧命> 海昏侯墓主:汉武帝之孙刘贺 遗骸腰部见玉印> “御前带刀侍卫”源于汉武帝刘彻的发明> 解密:汉武帝刘彻到底是如何进行自我批评的?> 汉武帝的男宠韩嫣拒绝勾搭丞相 为何被太后毒> 王恢给汉武帝出了歼灭匈奴的妙计却害死自己?>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