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主页
天涯知识库 · 乾隆
目录
位置: > 历史故事 > 乾隆 >

乾隆因何故五下江南?乾隆爷五下江南花费多少

大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睿智有为之君。但也有人说他是一位好大喜功,沉迷于游山玩水,生活奢侈靡费的君王。他一生多次南巡,光富甲天下的江南一带他就先后去了五次。

乾隆爷不厌其烦五下江南,似乎并不全是为了领略江南秀美的湖光山色,疑似另有一番深意。江南素以物产丰饶、人文鼎盛著称于世。自魏晋以来,北方战乱频仍,烟尘四起,江南却相对平静,为躲避战乱,北方人士纷纷携家南迁,寻觅一方能“躲避暴秦之桃源秘境”。时光飞逝,到了两宋之交,由于面对北方游牧帝国的不断南侵,朝廷以及北方世家大族屡次衣冠南渡,他们带来了大量鼎彝重器、珍贵典籍,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命脉在锦绣江南一隅得以烟火传承而幸免灭绝,因此,江南的士风也一直甲于全国。有清一代共出了113位状元,其中江苏就占了50位之多,浙江20位,安徽9位,江南一地就占去全国一多半名额,可见其地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水平之高,真乃人文荟萃,英才辈出!

清军入关后,一路摧枯拉朽、所向披靡,惟有在看似民风柔弱不武的江南遭受重创。以文人、书生为主的江南人士抱团顽强抗争,清军损失惨重,恼羞成怒,才有了“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烈的屠城事件。有江南士子作诗曰:“莫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以此可见江南人柔弱的只是外表,内里却有颗顽强不屈的铁铸丹心。清廷历代帝王对江南文人头痛万分,再加上满清一贯自诩为承袭华夏正统,内心深处却对人才辈出、灿若晨星的江南地心存忌惮,因此在苏浙皖等地开设“博学鸿祠”等科目,希望籍此安抚江南文士,也有笼络民心之意。乾隆不辞辛劳、屡次下江南就是为延续大清立国之初定下的政策,借机寻访并招揽人才,收抚地方豪强大族,消弭民间反清情绪,尽力营造满汉一体的民族团结氛围,也算用心良苦。

自南宋以来,“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传唱不绝如缕,河网密布、沃野千里的江浙一带自不必说,即便乾隆南巡必经的直隶、山东、安徽等地,几乎都是举重若轻的产粮重地。江南自古繁华,其地经济繁荣、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粮仓”,亦是整个帝国的经济命脉所在。在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社会里,农业的发展与否直接决定了国之安危。江南地处大江大河之畔,自古水患为害甚烈,每到雨季,洪水泛滥,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威胁。洪水无情,淹没良田村镇,兹事体大,攸关社稷根基。因此,乾隆南巡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省视河道,督促地方筑堤作偃、摒除水患,清查、吓阻地方官员截留防洪专款,革除盐政积弊,保证农业安全增收、人民安居乐业。

这些治国大道理,只能做不能说,乾隆只能将它默默藏于心中,从未向外人提及。对于乾隆心里盘算拨弄着的小九九,善于揣摩上意的和珅却了然于胸,他心里跟明镜似的。每当有大臣上书劝阻乾隆南巡,和珅总是力排众议,力挺皇上再下江南。乾隆对这位善解人意的宠臣十分满意,于是将预备南下的诸般杂事全数交由和珅办理,每次都命他伴驾同游。

乾隆第五次南巡,虽然兴致不减,但最心痛的还是动用国库中的窖藏银两。他前面四次南巡,每次都要花费四十余万两白银,很是令他肉痛。第五次准备出发江南时,一些正直的官员站出来力劝他打消此念,理由是国库空虚,西南用兵的军费尚且没有着落,皇上应该带头厉行节约,将节省下来的钱充作前线将士们的饷银。大臣说得在理,乾隆也不好吭声,又是和珅出来解围,表示坚决支持皇上南巡,还说出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众人也不好全力反对,只能随他去了。心细如发的和珅,总是在皇上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难怪乾隆离不开他,后来又极力为他护短。

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正月十二日,乾隆帝一行沿京杭大运河开始了第5次南巡。此次巡游得以成行,全赖和珅给力,他承诺内务府只需筹措御驾的日常开支,其他的各项费用全由自己一人设法解决。贪婪成性的和珅自然不会自掏腰包,用别人的钱成自己的事,他有的是办法。乾隆御驾还没动身,和珅已经传令各省的督抚、河防、盐政、盐务总商,命他们加紧疏通道路,清理河道,翻新行宫,督造龙舟。很快各地就预备妥当,行宫园林焕然一新,数千艘新簇簇的龙舟泊满河道,旱路水路通州达府,万事俱备,只待乾隆。和珅自己没掏一文,就将事情办得十分妥当。乾隆爷圣心大悦,全不顾叨扰地方,闹出偌大动静,更不管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一个劲的夸和珅办事能干,让朕省心。

乾隆爷兴致勃勃地开始第五次南巡,自乾隆十六年(1751年)他第一次下江南,一晃已经过去了28年。每到一地,和珅与他形影不离,简直成了他的贴身小棉袄。每当地方官跪迎圣驾之时,和珅傲岸地立在乾隆身后,替乾隆爷受纳了别人一半的敬意,也显得他更加位高权重、势焰熏天,借机向地方官展示自己在皇帝面前非同小可的能量与地位。和珅狐假虎威的造势果然有效,地方官员们对他毕恭毕敬,私下里更是纷纷向他行贿上贡,一为自保,二求他在皇上面前多多美言。

乾隆御驾走走停停,不久就来到扬州。扬州自古就是个富庶繁华、纸醉金迷的温柔乡,“有钱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就是对此地真实的写照。乾隆数次南巡,扬州都是必到之处,扬州的慧国寺、法净寺、倚虹园、康山草堂、恰情堂等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亲自为这些扬州名胜提了匾额,有些保存至今。和珅对扬州自是不敢掉以轻心,他早就嘱咐扬州大小官员精心准备,巧加布置,使小城扬州更加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乾隆驻跸的康山草堂等临时行宫,本就是盐商花巨资构筑的园林别墅,如今处处修茸一新,在内更是不惜人工挖出两个硕大人工湖,堆砌了许多千姿百态、玲珑剔透的太湖石,极大地浓缩了江南园林之美。整个建筑装修、花木养护所耗费的银两,居然真的没动用内务府一分一厘之公帑。众人纳闷:和大人形同招财貔貅,一贯只进不出,他何德何能、可以说到做到呢?原来狡黠的和珅授意两淮盐运使对富可敌国的扬州盐商们施压,由盐商们“自觉自愿”捐赠的。喜欢排场的乾隆爷十分欢喜,更为欢喜的是竟然没花国库里的一两银子;他对精明能干的和珅极为满意,面对着满园春色,乾隆醉了,于是颁令大肆嘉奖和珅一番。

和珅借力打力,手法娴熟,且不露痕迹,不过他仗恃的是皇帝的威权,这招却无往而不胜。他令富甲天下的扬州盐商们献出巨资,除了供皇上享用外,很大一部分流入了他自己的腰包,另一方面,他借财大气粗、有钱任性的扬州盐商们的豪阔,怂恿他们各竞豪奢去献媚取悦乾隆。看着满目桃红柳绿、接天莲叶、映日荷花、亭台楼阁点缀其中,看着操吴侬软语的娇娃,如此精致养眼之江南美景配着南国美人儿,乾隆兴致盎然,和珅得意暗笑,扬州地方官心情复杂,盐商们望着干瘪的荷包强作欢颜,可谓各有所思、相映成趣。乾隆爷第五次下江南在一片脉脉温情中圆满结束,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南下。

题外小插曲:1799年正月,乾隆驾崩。第二天,大臣王念孙、广兴上书嘉庆,揭露和珅贪赃枉法之罪。第三天,嘉庆摘了和珅的顶戴花翎,将他逮捕下狱。就在这天,嘉庆派员抄了和珅家,并宣布和珅犯了僭越、违制、专权、贪污、受贿等20宗罪。从和府查抄出的全部财产折合白银达到惊人的8亿两之巨,相当于清政府十年财政收入。也就是说,全国一年的赋税之一半尽入和珅私囊。

相关内容

学者对乾隆的评价:如何全面客观评价乾隆皇帝> 揭秘:历史上乾隆皇帝唯一爱过的女人是何许人> 福康安是不是乾隆的私生子?福康安与乾隆的关> 乾隆下江南并非为游山玩水:了解水患 兴修水> 历代文人为何编造乾隆身世?乾隆皇帝的生母之> 乾隆生母的三种雷人说法:乾隆帝出生地在哪?> 香妃是怎么死的?乾隆皇帝的香妃到底是谁?>

推荐阅读

著名战役> 红楼梦人物> 水浒传人物> 宣太后> 苏秦> 楚庄王> 荆轲> 孟子> 张骞> 苏武>

阅读分类导航

唐诗四大文学名著宋词诸子百家史书古代医书蒙学易经书籍古代兵书古典侠义小说